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王志刚:服务“三农”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王志刚服务三农 2011-03-24 00:37:30
文 /  香 玉

文 /  香 玉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前,就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大校长王志刚接受了记者采访。

    王志刚说,他认真学习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战略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北农大教育工作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教育工作的主线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通过改革来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通过服务“三农”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

     人才培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教育走过“十一五”的辉煌,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王志刚感慨地说,如果说1979年改革开放是祖国的一个春天,那么“十二五”对教育的规划则是教育事业发展迎来的又一个春天,他为此感到非常乐观,同时又深感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压在心头。

    上世纪末,河北农业大学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方针,围绕河北省特别是太行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开展科研、人才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山区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省情的科教兴农的办学道路,被原国家科委命名为“太行山道路”;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承担的教育部“地方农林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学生考研率逐年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90%,大批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

     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王志刚说,培养人是"德育为首",在学会做事以前让他们先学会做人。人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所以德育教育应该放到首位。除此以外,还要培养他们有中国特色的、以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培养专业人才来说,农业大学有非常强的职业教育的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仅有一类专业是不够的,我们坚持多科化发展,在校园里营造一个氛围,既有专业的又有人文的,既有知识又有文化,要有知识和文化的结合,有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按照这个思路,河北农大现在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的大学,并且人文的学科氛围在逐渐强化。


    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新探索,在这方面,王志刚做了介绍:一是积极适应社会需求,探索实践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农业人才,及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构建了“311”人才培养模式、“1+3+N”课程体系和“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主动走出校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训环节。 

服务“三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志刚说,他今年参加两会,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工作的方向,有了准确的目标和定位,就是为河北“三农”服务。河北农大坚持“太行山道路”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始终紧密围绕“三农”,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目标,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三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场经济的到来,让农民面临的最大难题不再是“怎么种”,而是“种什么”“卖给谁”的问题,河北农大建立了一个以涉农产品交易为主,科技成果、市场信息、人才、资本等生产力各要素高效交流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王志刚介绍说, 2002年起河北农大投资5000万元,利用自身教学实验场土地,建设了占地200亩的农大科技市场一二期工程。目前业务范围涉及全国24个省区市,日销售各类产品10余万公斤;大多数商户请了农大学校教师为顾问指导,据统计,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常年保持在300人以上以各种形式与市场结合从事经济活动,在市场实习过的农大学生约1.6万人次,受益农民累计超过500万人次。也正是这一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经过单独组织考试、招生,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高校,特别是农业高校的学科、人才、技术、设备等优势,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探索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不仅教会学生具有大农业的观念,也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通市场,扎根农村、热爱“三农”、熟悉“三农”、勇于献身农业的高素质人才。

    王志刚认为,"以人为本",其实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让他们干什么去呢?"面对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他们仅懂得种庄稼能行吗?肯定不行。他们需要有宽阔的视野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所以学校的综合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王志刚说,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 河北农业大学的教师时刻怀有一种责任感。我们的研究紧盯着国家、盯着河北省本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并甘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