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民间剪纸艺术家
剪纸作品:金鸡报喜
永寿民间剪纸,又称窗花,历史久远,起源豳国,形成于南宋,盛行明清;发源于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屏古豳,南接闻名中外的乾陵,西邻东方佛教古刹圣地法门寺,泾河、漆水左右映带;周原文化、西部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渗透,南北风俗兼容的亚文化带,形成了地域鲜明的剪纸语言。其作品简洁大气,南北风格兼容,既有南方的细腻清丽、精致典雅,又有北方的粗犷恢弘、朴拙厚重,改传统直线排纹为弧线排纹;作品玲珑雅致、栩栩如生、富含妙趣,已经确立了关中民间剪纸的典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永寿民间剪纸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1978年上半年,永寿县文化馆对全县民间剪纸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征集、挖掘、抢救、整理、建档汇册,基本恢复了原貌,传承人已发展到二三百人,同时开设了剪纸培训班;1979、1980、1981、1982年剪纸创作进入了鼎盛阶段,其中1980年,全市第一次剪纸现场会在永寿县召开,1981年永寿剪纸每年在全市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1983年陕西省文化厅命名永寿县文化馆为陕西省民间美术工作先进集体荣誉;1986年陕西省文化厅邀请永寿、旬邑、周至三县民间剪纸作品联展在西安东大街美术家画廊举办;先后有监军镇夏宽、安玉芳、方兰英,甘井镇张艳娥、张梅英、周秀玲,古屯村李旦花、高翠萍、夏玉梅,马坊镇吴茶青、耿凤娥、刘小云,店头镇程玉芳、李玉党,朱介村朱凤娥等民间艺人6次赴省内外参加展出并获奖,1989年张艳娥剪纸作品在陕西省艺术节上荣获传统特色二等奖;1989年以来永寿剪纸部分作者作品随陕西民间美展赴法国、东德、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1990年张艳娥剪纸作品在陕西首届西衡奖剪纸面花电视大赛中荣获剪纸二等奖;2010年张艳娥剪纸作品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类”剪纸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时,张艳娥弟子王金凤剪纸作品也入展后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78年至今,永寿剪纸作品先后发表于《中国美术》、《美术》、《新观察》、《民间文学》、《汉声杂志》、《工人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咸阳日报》、《咸阳文化》、《永寿文艺》等刊物;期间,永寿民间剪纸曾被中省市电视台进行专题推介;2005年,咸阳市群艺馆将我县甘井镇北庄村授予“永寿民间剪纸示范基地”。多年来,我县为中省市艺术馆、博物馆提供剪纸档案资料上千余幅,有关省、市、县领导出国访问将永寿剪纸作为馈赠国外友人最佳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