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咸阳启动"三告别"工程 渭北旱塬展现新农村画卷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咸阳三告别工程渭北旱塬新农村 2011-03-06 12:52:22
去年以来,陕西省咸阳市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居住困难问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启动实施“三告别”工程,即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引导扶持居住在偏僻危困环境下的20多万

去年以来,陕西省咸阳市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居住困难问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启动实施“三告别”工程,即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引导扶持居住在偏僻危困环境下的20多万名群众告别危险、告别贫穷、告别落后,放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好生活。为此,咸阳市计划投入40.5亿元,解决这部分群众的居住困难问题。经过一年的实施,全市已投入各类扶持资金26558万元,占年度计划投入1.8亿元的144%,搬迁“三告别”户2.46万户约10.1万人,原计划6年完成的搬迁任务,可望4年完成。

初秋,渭北旱塬大雨不断。但是陕西省咸阳市镇头村党支部书记焦宗民的心情却格外放松。“若不是移民搬迁,往年遇到这样的天气,村里的男女老少谁都提心吊胆,老土房、旧窑洞随时都有可能出危险啊!”

镇头村是咸阳实施“三告别”移民搬迁工程的一个缩影。记者在这里看到,237户村民新建的住宅,淡黄色的墙体、深红色的屋顶,与屋前一排排新植的槐树相映,展现出了一幅渭北新农村的生动画卷。

镇头村有303户村民,过去分散居住在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的5个自然村,其中158户住的是土窑洞,其余村民虽然是土木结构的住房,但也大都年久失修。谈起如今的生活,焦宗民面带喜悦地说:“村民们不仅搬进了新居,而且大都购置了新家具,村上还把自来水引进了村民家,让村民用上了沼气、太阳能,洗上了热水澡。”

(一)

朱介村三面临沟,一面是坡,距县城仅有2.5公里,318户村民分散居住,90%是土窑洞,不仅生存条件差,而且产业单一,群众收入低。

为了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居住困难问题,改善生产生活状况,咸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分四个组深入永寿、乾县等贫困地区的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说:“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说到底,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居住困难问题,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尽快过上有尊严的新生活。”

咸阳作出了实施“三告别”工程的重大决策,决定举全市之力,用6年时间,帮助生活在贫困山区和渭北的群众搬出土窑洞、危漏房和偏远山沟,改变他们的生存条件。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三告别”纳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与产业发展、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提高农民素质同步实施。

为了打好“三告别”这场攻坚战,咸阳成立了由财政、扶贫、发改、民政、城建、交通等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有“三告别”任务的9个县成立相应机构。全市34名市级领导每人联县包建一个村。“三告别”被纳入市县乡三级目标责任考核,并坚持“一月一会、一月一通”,进行重点督查,强势推进。同时,还为5.4万户21.3万贫困人口,建立了“三告别”电子档案,把每一户家庭人口、经济状况及原居住情况和新搬迁地址、建房投资、建房时限等信息全部输入电脑,实行动态监督,全程跟踪服务。

(二)

“‘三告别’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发展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咸阳市市长庄长兴对记者说。

咸阳市抓“三告别”工程,除了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建包抓机制,还建立了“企村联建”、对口支援机制。他们把市级“两联一包”147个单位的任务,由原来的11个县市,调整到有“三告别”任务的9个县,明确要求每个单位每年包建2至5户贫困户。长武县有74个需要帮扶的重点村,其脱贫搬迁任务全部落实到省、市、县的54家企业。秦都、渭城、兴平三个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市对口支援永寿、淳化、长武三个重点县,每年帮助50户贫困户搬出土窑洞,目前这三个区市已分别投入100万元,积极实施这一计划。

实施“三告别”工程,资金是关键。咸阳的做法是,市县财政拿一点、相关部门整合捆绑一点、“两联一包”扶贫单位帮助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银行借贷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六个一点”办法。记者在甘沟村采访时看到,需要搬迁的151户群众的新房已基本建好,年内即可搬迁。江苏省南通市与咸阳市是友好城市,他们在得知实施“三告别”工程后,市及各县拿出175万元,帮助礼泉、长武等5个村移民搬迁。

“三告别”工程不只是简单地让群众搬出土窑洞和危漏房,还需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配套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实现“三个同步”。为此,咸阳市除按政策给予需要搬迁的贫困户每户1万至3万元的建房补助外,市县两级还拿出大量配套资金,解决移民搬迁的水、电、路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问题。记者来到彬县新堡子乡断泾村采访,这个村389户村民,有150多户的窑洞建在半山坡的架板庄子上。这次实施移民搬迁,彬县县委、县政府不仅资助他们建起了新房,还投入800万元通了水、电、路,村民用上了沼气和太阳能。当地群众感激地说,如果不是政府实施“三告别”工程,我们永远都可能住在山坡上。

(三)

咸阳市实施“三告别”工程,不仅让祖祖辈辈居住生活在土窑洞和危漏房里的群众搬进了新居,也让他们告别了旧的生活方式。朱介村318户村民,有156户搬进了新居。记者看到,156户新房整齐地排成7排,户户窗明几净,与昔日破旧的土窑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村党支部书记朱胜利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咸阳市实施“三告别”工程,采取的安置方式,一是向县城搬迁安置。他们对有一技之长且经济条件较好的搬迁户,鼓励动员他们向县城搬迁,发展产业。礼泉县就有5个村的45户群众搬迁到县城附近,做起了小生意。二是向中心城镇搬迁安置。只要中心城镇有集体空地的,他们就动员群众向中心城镇搬迁,集中安置。三是建设免租房安置。对于享受搬迁补助政策后仍无力建房搬迁的特困户,咸阳采取集体统一建设免租房,实施“交钥匙”工程,进行统一搬迁安置。永寿县采取这种方式安置特困户297户727人。四是入住敬老院安置。采取动员孤寡老人入住敬老院的方式集中安置。长武、旬邑把这些群众都统一安置在了县敬老院,让他们无忧地享受生活。五是建设移民新村安置。对于有30户以上搬迁规模的“三告别”村,采取在中心村组建设移民新村的方式,进行统一搬迁安置。咸阳市目前按照这种方式已建移民新村300个,搬迁安置群众6.8万人。

实施“三告别”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咸阳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首先是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记者在咸阳市采访,三天看了6个县的13个搬迁点,所到之处都是新建的瓦房,且大都安装了自来水,建起了沼气池,有的还安装了太阳能。村上的街道大都进行了硬化、绿化,还建起了文化娱乐广场。其次节约了大片土地。移民搬迁,建设新家园,看似要占用大片土地,但实际上节约了土地。永寿县朱介村建新房占地115亩,移民搬迁后,旧庄基复垦后可新增可耕地2300多亩。淳化县甘沟村村民过去分散居住时占地面积1500多亩,而新村建设仅占了86亩地。据咸阳市计算,实施“三告别”工程后,全市可节约耕地15万亩。第三,为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咸阳市实施“三告别”工程,仅建房就为群众人均增加财产性收入4800元。把群众从偏远落后的地方搬迁出来集中居住,为群众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可能。三原县嵯峨乡大盘村,不少村民在新居办起了农家乐。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一年毛收入都在七八万元。第四,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三告别”工程有效改变了咸阳市最落后地方的面貌,缩小了城乡差距,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五,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困难群众搬进新居后,生活方式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图景正在渭北旱塬上展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