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年248亿元治理渭河
渭河流域陕西段示意图
我省计划利用5年时间对渭河陕西段进行综合整治。“5年之后,放眼渭河,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防,如茵的河岸,秀美的河道,宛如一条斑斓的丝带串起整个关中平原。”昨天,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概算总投资607亿元,其中规划整治工程投资248亿元,另有河道水面景观、滩区生态公园等359亿元未列入本次规划投资范围。
本次整治涉及渭河干流河道388公里,西起宝鸡峡渠首引水枢纽,东至渭河潼关入黄口。重点实施防洪、滩区清障整理、统一调度水量、生态景观、水污染防治、经济产业带等六大工程。
【整治渭河总投资】陕西将投资600亿整治渭河 5年打造绿色屏障
举措一
渭河治理让渭河更安全
西安城市段防洪300年一遇
本次整治中,宝鸡、杨凌、咸阳、渭南等4个城市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西安城市段为300年一遇;渭河中游农防段为30年一遇,渭河下游农防段为50年一遇,335米高程以下河口汇流段为5年一遇。
【宝鸡段】宝鸡将斥资158亿元打造宝鸡渭河"黄金水道"
432.4公里堤防将加宽
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共规划加宽堤防432.4公里,新建堤防43.2公里,扩建支流口交通桥8座,新建支流口交通桥29座,堤防淤背127.5公里,新建、加固河道主槽控导工程36处,建立蓄滞洪区2处,改建碍洪铁路桥3座,滩区清障整理280.43平方公里。
【渭河水灾】渭河、汉江可能出现秋汛洪水防汛形势严峻
河道内砂堆彻底清除
彻底清除河道砂堆和采砂置留障碍物。河道内滩地实行统一综合利用,城市段河道滩地结合水面或河滨公园建设,全部停止耕种。农村段河道滩地结合生态、湿地建设逐步退耕还河。
【水土流失】渭河流域每年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河堤宽度要达到四车道
对现有堤防全部进行加宽,达到堤顶宽度下限不小于20米,满足四车道交通需要。城市段堤防可结合城市功能将堤顶宽度增加到20米以上。在武功—兴平、临渭—大荔设立两个蓄滞洪区, 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用于保护咸阳、西安、渭南城市区及二华夹槽区安全。
举措二
渭河治理让渭河更美丽
建设健身场所滨河公园
在堤防临水侧20米护堤地种植低矮景观树木,在堤顶两肩栽植行道林,在堤防两侧边坡种植草皮,在堤防背水侧50米护堤地内栽种经济林和绿化林带。重点在城市和小城镇段河道滩地修建适宜大众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滨河公园。同时也可利用河滩地开发建设高尔夫、沙滩运动等经营性健身场所。
按照计划,整治将绿化堤防474公里,修建水面景观5处、河滩公园55处。
【生态环境】十二五陕西十亮点 渭河生态景观带让人期待
沿线各地入渭污染将限制总量
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限制各行政辖区入河污染排放总量,对县城已有污水处理厂进行脱氮技术装备改造,提高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率。按照计划,工程将建设水质监测断面26处。
【污染罚单】陕西沿渭河三市上半年被开200万元环保罚单
举措三
渭河治理让渭河更富饶
按照计划,我省将利用两岸滨水环境、滩地资源优势,发展滨河高效农业、绿色果品蔬菜、苗木花卉示范基地;依据滨河城市区位环境,布设滨河新型工业园及休闲度假居住、高端商务等服务业区。
西安
渭河治理
西安城市段堤防全面建成
5年内还将整治99.6公里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投资214.29 亿元整治渭河西安段堤防,总长度达到99.6公里。
10.2亿元建成渭河城市段大堤
多年来,西安不断加大渭河防洪工程建设力度,投资10.2亿元,累计建成渭河堤防120.95公里,各种坝垛422座。目前渭河城市段南岸西咸交界至灞河入渭口22.2公里堤防全面建成,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
5年内将再投资214.29 亿元
据了解,按照省上规划,未来5年,我市渭河整治总长度99.6公里(不含已建成的城市段22.2公里),总投资214.29 亿元。经过整治,将形成20米~49米宽渭河滨河大道,堤外形成200米宽绿色景观长廊,堤内形成13.33万亩自然生态景观滩地,沿渭1.5公里控制区内形成36.44万亩经济开发产业带。 记者 赵辉
【目标】陕西省计划将渭河打造成国内唯一的生态河流
背景
渭河治理
千百年来,渭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成就了周秦汉唐盛世,为两岸人民带来福祉,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渭河之水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我省64%的人口,沿线大中城市密集,集中着我省65%的生产总值。然而,由于人们长期对渭河的依赖和掠夺式利用,已使渭河不堪重负。
表现一 洪水频发
历史上渭河多次发生大洪水,从1401年至2010年,渭河流域共发生洪水灾害234次,平均2.6年一次,是典型的洪水灾害多发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受灾面积1800万亩次,累计受灾人口3000万人次,死亡人口978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50亿元。
表现二 泥沙淤积
悬河态势继续加剧,近50年来,渭河下游淤积泥沙12.75亿立方米,淤积引起下游堤防临背差达3米~4.5米。
表现三 防洪脆弱
渭河堤防多数为沙土填埋,断面小、隐患多、质量差。渭河干支流堤防实际防御洪水能力还有一半未达标。
表现四 水质污染
渭河以全省18%的水资源量,接纳了全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在非汛期,渭河宝鸡市以下河段流淌的基本上是城市污水,水质多为V类或超V类,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
表现五 来水锐减
渭河林家村年径流量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平均为22亿立方米,近20年平均为10.7亿立方米。
表现六 开发滞后
渭河滩岸资源丰富,但长期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开发混乱,利用程度低。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崔晓刚采写
【重负】 09年陕西省好天气近九成 渭河污染仍属重度
目标
渭河治理
堤固 洪畅 路通
水清 岸绿 景美
渭河综合整治以“安澜渭河、健康渭河、生态渭河”为理念,通过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水量调度、绿化治污、开发利用等综合措施,实现渭河“堤固、洪畅、路通、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建设安澜渭河
建设防洪工程,采取堤路结合的方式,加固渭河堤防,建设沿渭两岸便捷畅通的交通线,建成防洪减灾体系,确保“常遇洪水不成灾、设防洪水保安全、超标洪水有对策”的安澜渭河。
形成特色风光带
通过河滩整理、清障疏浚,建设河道水景观、滩区湿地、绿地、休闲健身公园,形成自然河流景观为主,人工景观点缀,堤防沿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人水和谐的渭河特色风光带。
沿河两岸生态宜人
开展水污染防治,限制污染物排放,加大污水处理,强化水量统一调度,实现“排污总量下降、河道水质改善、沿河生态宜人”的治理目标。
带动沿河产业发展
建成以旅游观光、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低碳环保经济产业带,形成大城市、卫星城、滨河小镇、新农村社区相映生辉的沿河城镇带。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