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拼音输入"输出"网络文盲谁的错?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拼音输入\"输出 2010-07-28 10:41:41
不少使用最新版本搜狗拼音输入法的用户发现,输入界面中多了一个云状的图标,这是“云计算”的标志。这种新技术能将庞大的词汇储存在一朵巨大的“数据云”里,当用户使用输入法的时候,服务器就能通过输入的字母
    不少使用最新版本搜狗拼音输入法的用户发现,输入界面中多了一个云状的图标,这是“云计算”的标志。这种新技术能将庞大的词汇储存在一朵巨大的“数据云”里,当用户使用输入法的时候,服务器就能通过输入的字母,从云里挑选出用户可能会需要的词汇。“云计算”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个人电脑词库量不足和电脑反应慢等问题,推动计算机输入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最初的英文输入、到五笔输入、拼音输入……随着输入法的门槛不断降低,输入的精准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使用拼音输入法,甚至到了离开它就“寸步难行”的地步。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表示了担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笔忘字,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时下最流行的拼音输入法的发展正在对汉字文化的发展造成冲击。

    网友:打惯拼音,不会写汉字

    我平时不经常用笔,很少写字,都是用电脑。字都认识,就是用笔写的时候就忘,非常恼火。

    前几天厂里考试,考试的内容都会,就是写着写着就忘记字怎么写了,结果考试的人都交卷走啦,我还没写多少。最后只能交卷子走人。

    我们厂经常考试,我每次都是不及格,主任看见我都头痛,以为我什么都不会。我现在是听见考试就心慌,觉着都有心理毛病啦!我该怎么办?

这是署名为“为啥欺骗自己”的网民在“百度知道”里的一则求助帖,这并不是个例。

    有关“提笔忘字”的困惑,光 “百度知道”里就有791条,大部分提问者都是因为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的部首和结构。

    央视曾与新浪网做过一个联合调查,共有4102人参加。问题只有一个:写字时,经常觉得很费劲吗?结果出人意料:偶尔觉得很费劲的人占48%;经常觉得很费劲的人占了28%。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人存在着提笔忘字的现象,不妨让他们写写“尴尬”这个词, 结果可能千奇百怪。

    争论:错的是拼音还是我们自己

    提笔忘字真的是输入法的原罪,还是人们习惯性地推卸责任?对此,网民展开针锋相对的讨论。

    反方认为,输入法破坏了汉字传承千年的文化特征,是文字拼读化的前兆。

    与其他国家的拼读文字不同,汉字自古以来就是象形文字。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部首,每一个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但是拼音输入法却强调读音,忽略了汉字本身的结构,这在无形中会造成文化内涵的流失。而长时间使用输入法, 也会导致运笔能力的退化,造就出一群会看不会写的“网络文盲”。

而正方则认为,将提笔忘字等文化倒退归咎于输入法,是“数码有害论”的武断观点。

    提笔忘字的本源并不是“输入法太容易”,而是人们存在对电脑的依赖之心。输入法的问世,是为了提高文字录入的速度。在工作结束后,你完全可以提笔练一段书法,或写信给亲朋好友。再不行,你甚至可以改用五笔输入法,这样绝对不会忘记部首和偏旁——但如果你嫌麻烦而不这样做,那就是你个人的问题,而非输入法之过了。

    汉字从毛笔字演化到钢笔字,从繁体到简体,本身就经历着演化和发展。然而,从手书汉字到拼音汉字,拼音输入法带给汉字的挑战前所未有。

    延伸阅读

    多少书写习惯已被改变

    信件:手写的家信、浪漫的情书,如今已经被短信和电子邮件所替代。邮筒里的私人信件少了,打印的公函和格式化的印刷品却多了。

    品德评语:每个小孩曾经又爱又怕的品德评语,以前一直由老师手写完成,但2000年后也出现了打印的版本。不过有些学校觉得打印评语“不温馨”,又要求老师改回手写。

    作业:现在已成年的人们在小的时候,几乎都曾经因为字迹工整或潦草而被老师褒奖或批评过。而如今,不少学生的暑假作文、实验报告都是电脑打印的。整整齐齐的一堆A4纸,当然,从网上直接“扒”下来的机会也更多了。

    小说:从手抄本的小说到如今写手云集的网络文学城,网络和简易的输入法让越来越多的草根写手脱颖而出。

    我们还能用笔做哪些事

    签名:相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领导使用这个技能的机会更多。不过也有很多老百姓苦练签名,为的是能在签收快递时不出洋相。

    书法:毕加索曾说过:“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会成为书法家”。而如果汉字书写在工作中失去实际作用,那它很可能就只会成为一种艺术的符号。

    填表格:你是否觉得毫无差错地填好一张表格越来越困难了?因为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写错些什么。当表格需要一式两份时,你是否抱怨为什么没有复写纸?因为网络常用的“复制”、“粘贴”已成为一种习惯。(记者 王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