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世纪之村”:新农村建设“金钥匙”

——福建泉州“兰田模式”解读(上)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金钥匙农村世纪 2010-06-03 10:16:03
这是一个关于卖鞋的故事:有个海岛居民世代光脚,一鞋厂率先上岛推销鞋子却翊杀而归;另一鞋厂老板别出心裁给居民免费发鞋。一年后,习惯穿鞋的居民再也不愿光脚,纷纷找他买鞋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林铭沥 侯晴霏

  这是一个关于卖鞋的故事:有个海岛居民世代光脚,一鞋厂率先上岛推销鞋子却翊杀而归;另一鞋厂老板别出心裁给居民免费发鞋。一年后,习惯穿鞋的居民再也不愿光脚,纷纷找他买鞋。

  福建泉州南安市兰田村党委书记潘春来正是这样的“老板”。“农村信息化要从培养农民的穿鞋意识做起,还要提供一套像锄头一样适用的软件。”他意气风发地说,“我们开发的全国首个综合村级各项服务于一体的‘世纪之村’信息平台,就是给9亿农民免费定制的‘锄头’,通过网络致富的‘村子’。”

  在泉州市科技部门的推动下,“世纪之村”激活农村经济的“毛细血管”,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出了一片新天地——涵盖农副产品销售、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的世纪之村集团日前成立,旗下派活园公司被确定为上市后备企业……

  破解路径一:授人以渔

  涉农网站缺乏真正有用的信息,难以激活农民的应用意识——这是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遇到的全国性难题。它导致要么缺人少物难以维系,要么电脑成摆设空置率高。

  自嘲没多少文化的潘春来,何以决定投入巨资搞农村信息化?

  事情还要从6年前说起。当时经营企业的潘春来,当选为兰田村支书。面对“烂田村”摊子,潘春来提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建新房、铺道路,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农民。”

  在南安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潘春来创办了全省第一所新农民培训学校,培训农技、电脑等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孵化”人才。

  按理说,农民肚里有“墨水”,生产效益也会上去,可又遇到新难题——当年村里桂圆丰收,但卖不出好价钱,也不知道该往哪卖。为啥没销路?潘春来发现,关键是信息不畅,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工作中,他发现由于村务管理不透明,造成干群间的不了解、不信任。如何增强透明度?他煞费苦心:发布在村务公开栏外出村民看不到,买来高音喇叭可声音转瞬即逝。潘春来抓住村务公开这一“牛鼻子”,让村民与网站建立紧密联系。此举让政府不需像以前那样投入巨资,就可以使村务网络化监管成为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让政府、企业、农民三方从中收益。

  2008年初推出的“世纪之村”正是这三者需求的“交集”:该平台包含村级电子政务——村务、财务等网上公开;为民服务——星火科技、劳务供需;村级电子商务——农家店、企业形象展示等。

  “世纪之村”逐渐成为兰田村民的“锄头”:村民许热河自村务网上公开后,每隔几天就上网浏览一番;许英得通过网络学习农技知识,把桂圆卖到漳州、莆田等地,单此一项每年增收30%左右…… 

  破解路径二:自我“造血”

  天生“贫血”依赖“输血”,拘于机制自我滚动发展难,这些瓶颈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让相当一部分涉农网站步履维艰。“世纪之村”运营主体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如何克服?

  依托信息点、农家店等“造血干细胞”,“世纪之村”形成一个“草根”盈利模式——“针对农民需求,我们开发一个交易平台,鼓励农民在这里开网上农家店,让农民享受信息文明;依托信息点配备信息员,在信息收集、发布的同时,组织他们进行采购、配送、交易,把买卖双方紧紧联在一起。”工作人员陈建阳说。

  网上念起了“致富经”。基于农村熟人关系的信用体系,让虚拟网络与实体运作成一体。兰田村宝福茶叶店店主林姣龙利用原有条件办起信息点,通过农家店把茶叶卖到外地,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茶叶生意也越做越好,月营业额增长千余元,在其带动下有7个亲戚办了信息点。 

  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农家店在农民中“落地生花”,各种农副产品供求在这里有效对接,带动“世纪之村”点击率不断攀升,吸引电信、移动、联通、海尔、方正等各大企业纷纷通过信息点开展业务。信息点作为中介,使买卖双方在市场上各有所得。

  在市场的竞争中,他们渐渐学会了“游泳”,且找到了搏击风浪的技巧。他们通过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将“一村一品”整合为“全市一品”“全省一品”,以集体议价、集体采购等方式,获得竞争优势,提高“造血”能力,信息员在这一过程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世纪之村”开始走出兰田,成了政府在农村管理和监督的好帮手。南安市经管站负责人表示,全市410多个村推广使用软件后,不必逐村查看,在平台上就可了解、监管各村财务状况,每年节约管理成本400多万元。

  全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认为,“兰田模式”具有创新性、适用性和可复制性,破解了全国“三农”一个难题。

  破解路径三:产业链式运作

  农村信息化被誉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动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但当前各部门间信息平台缺规划形成“孤岛”,资源难共享整体推进缓慢。对此泉州市又是如何破解?

  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黄景生告诉记者,他们积极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增收方式新路子,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方案》,凝聚合力加快推广“世纪之村”步伐:市科技局将“世纪之村”列入市重大科技项目,向科技部、省科技厅申报争取支持;设立百个科技示范村,按每村5000—10000元标准进行补助;按服务点、站、中心构建村镇县三级网络,与新农民培训学校采用集中、远程培训等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市信息化局给全市2460多个村,每村1200元的启动资金。

  此举进入泉州市委书记徐钢视线后,当即成立由吴汉民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武,副市长林伯前任副组长,组织、科技、农办等部门组成的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李建国调研“世纪之村”,将该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市两办名义下发实施方案。

  “成长于泉州,发力于福建”。福建省副省长李川高度重视“世纪之村”推广工作;省科技厅厅长庄荣文表示要大力支持“世纪之村”推广工作,并将“世纪之村”列入省级服务平台及区域重大科技项目。

  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需求不谋而合,“世纪之村”浩浩荡荡推进城市。在泉州市泉港区,由新农民培训学校提供经费,远航公司负责推广、培训,很快便设立了100个信息点;快速走向全国,相继在江西省吉安市、四川省南江市等地推广应用。

  目前,“世纪之村”已在泉州市2460多个村使用,专兼职人员14700多人,发布村务信息11万余条,农产品信息60万余条,查询到的成交金额3亿多元。

  潘春来的目光瞄向农村版的阿里巴巴、淘宝,按“全国实体农家店连锁+网络农家店购物商城+城市快送”的方法,构建全新的营销互动模式;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合作,新增农村基层党建管理、农作物病虫害咨询等功能,不断满足农民的各种需求。

  “‘世纪之村’是农村干部廉洁的监视器、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泉州市科技局局长吴中培表示,通过这一平台,架起了新农村信息“高速路”,整合各种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并“落地入户”,让先进的文化和理念走进农村、带给农民;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做成产业,实现农村、城市资源的相互融通,成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打开新农村建设大门的“金钥匙”。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