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揭秘520天全密闭火星之旅
年仅27岁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志愿者王跃(第二排右一)将代表中国参加人类首次模拟登陆火星航天飞行试验。
位于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的登陆火星模拟地面试验系统。图右银灰色的三个舱为生活舱、医疗舱、公共活动舱,图左褐色的两个舱为火星着陆舱模拟器、轻型充气火星表面模拟舱。
俄罗斯航天医学问题研究所18日在莫斯科宣布,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火星-500”将于6月3日在该所正式实施密闭。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志愿者王跃将与其他5名志愿者一起,体验为期520个昼夜的“火星之旅”。
中国骄子层层选拔终胜出
该项目科技负责人莫鲁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志愿者的“7人名单”。除中国志愿者王跃凭借优异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入选乘组外,4名俄罗斯人和法国、意大利各一名志愿者也最终入选。他解释说,鉴于训练的复杂性,他们决定保留一名“预备队员”。至于究竟是谁最终会留在“地面”,将在最后时刻宣布。
王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来俄罗斯已有三个来月时间,一直在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参加培训。“一开始到这里的有十几个人,经过淘汰现在就剩下这几个人了”。据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志愿者候选人从去年11月开始,经过基本条件选拔、医学选拔、心理选拔等多轮筛选,目前的“7人名单”已是硕果仅存。
据“火星-500”官方网站介绍,现年27岁的王跃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硕士。先后参与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和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爱好篮球、足球、游泳和阅读。
王跃介绍说,志愿者首先面临的就是细致繁复的体检过程,然后又做了许多心理测试,了解志愿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需要了解志愿者的个人背景,“比如你的孩子刚出生,就可能不是很适合参加这个任务”。闯过这些关口后也并非万事大吉,还要在俄罗斯参加长时间的训练和多重遴选,看志愿者彼此磨合程度,如果不合群或者个性较强,也会被淘汰,“因为指令长只有一个”。
王跃说,能最终参加这个试验,他感觉非常荣幸,自己也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可以说,这是人类对太空进行深度探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试验。虽然只是模拟,但520天的隔绝环境,已经是对人体心理耐受能力的极限挑战,意义非常重大。”
520天“火星之旅”10大任务在肩
王跃说,为期520天的全封闭试验分为三部分,前250天模拟飞往火星,中间30天模拟登录火星表面探测,最后240天模拟返回地球。
“火星-500”试验是俄罗斯组织的、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探索“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了解长期密闭环境下乘组健康状态及工作能力状况,特别是获取超长飞行时间、完全自主控制、资源有限、无法实施身体及心理特殊治疗、完成火星表面出舱活动等条件下的相关数据。为此,志愿者将完成10项主要试验任务。
据王跃介绍,他们在培训期间,每个人的培训任务都是相同的。但是进舱之后,会有指令长根据个人所长分配任务。比如说,专业医学背景的人将主要负责采血之类专业性更强的事情。但只有指令长和医生的位置比较固定,其他人员则是介于研究员和工程师之间。
志愿者们主要使用英语和俄语交流,现在王跃和来自欧洲的两位同行正在加紧学习俄语。虽然王跃笑称自己学俄语“有点难”,记者发现,除用英语流利地回答各国记者提问外,王跃时而冒出的几句俄语已是非常“地道”。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