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火星—500”中国志愿者王跃
王跃
“火星—500”: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是一项多国参与的国际合作。设计时间520天,前250天模拟飞往火星、中间30天登陆火星、最后240天返回地球,志愿者模拟飞往火星、环绕火星、登陆火星和返回地球等全过程。参加试验的志愿者共有6人,来自不同国家。进入模拟试验舱后,所有生活用品、人员将彻底与外界隔绝。
王跃:参加“火星—500”计划唯一的中国志愿者。江苏南京人,1982年7月出生,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2008年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硕士学位,现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任航天员助理教员。2009年11月参加“火星—500”试验志愿者选拔。
“飞往火星”的日子
模拟舱内可以种蔬菜;打电话到“地球”要延时20分钟
记者:520天,近一年半时间。“飞离地球”后,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王跃:和真正的航天飞行一样,6名志愿者组成一个“航天员”集体,负责人也叫“指令长”,其他岗位一般都称为工程师。试验舱内是正常的大气压力,在舱内志愿者穿的是普通工作服,但也会穿具备一定功能的航天服。
记者:一旦“离开地球”,你们将不会获得任何食物补给。食谱会不会太乏味?
王跃:这么长时间的过程,对食品营养包括食品感观的要求都非常高,首先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满足保质期两年以上。因此,食品储备上不完全是航天食品,也有一些民用产品,主要是罐头食品和复水食品。目前来说主要是德国提供的食品,中国提供了7种食品作为配餐,当作一种调剂或是换换口味。根据自己的嗜好,我可能带一些小调味品。但模拟试验对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对自带食品也有限制。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