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陕西科技大学招生信息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陕西大学招生科技 2010-05-15 11:16:13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轻工为特色的多学科性大学。学校地处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占地总面积2003亩。 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 学校创办于1958年,时名为北京轻工业学院,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是新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轻工为特色的多学科性大学。学校地处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占地总面积2003亩。
 
  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  学校创办于1958年,时名为北京轻工业学院,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整体迁入西安,是西部地区唯一以轻工为特色的高等学校。
 
  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  学校建筑面积133.5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0.3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4.08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3.4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6.47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种),另有共享图书4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08亿元,校园网建设水平高,运行良好。
 
  师资队伍与数量结构 学校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5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9.29%。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18%。学校有双聘院士1人(周廉院士,学校名誉校长,现任国际材料联合会主席),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56人。
 
  学科专业与办学规模 学校现设有造纸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理学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学校目前共有47个本科招生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7大门类。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截至2009年1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60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1500余人。
 
   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国家管理专业4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1996~2007年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8项。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陕西省精品课程15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五年来承担陕西省教改项目21项,建设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1门,省级优秀教材4门,十五规划教材1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选题15个。
    2003年以来,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全国性科技竞赛活动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25项。学生获授权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6万多人。毕业生中不仅有为国家科学技术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也有德才兼备的省部级领导。既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的厂长、经理,也有勤勤恳恳、精通业务的技术骨干,他们在各个行业,特别是在轻工领域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皮革化学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包装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西部特色果品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专业分中心、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造纸技术及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轻工机械CAD/CAM工程研究中心、皮革工程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商检纸张纸浆检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轻工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中心、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等14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004、2006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林业工程”学科均排名第5位,跻身全国一流学科行列。2007年4月,陕西省政府在学校成立“陕西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这是继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之后,省政府批准在高校成立的又一个省级研究院。
 
    学校科研工作成绩显著 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112项,厅局级奖励160项,其中“六五”、“七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项目74项,其中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44项,“十五”国家攻关和重大科技专项4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6项;承担了120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学校获得授权专利467项,其中发明专利114项。共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618部,被“四大检索”收录论文820篇。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签定技术转让合同数排序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39位;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65位。2005年授权专利数排名全国高校第49位、陕西高校第3位。
 
   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已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韩国、越南等国家的25所高校、研究所以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联合培养学生、引进外籍教师、互派访问学者、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多次举办了各类国际学术会议。
 
    五十年风雨岁月,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了“三次创业、二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一代代陕科大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形成了“扎根西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动力转化为优质育人资源”、“立足轻工,服务社会,注重实践,不断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轻工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为我国轻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博硕学位授权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应用化学 
制浆造纸工程 皮革化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一级学科
化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设计艺术学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 服装设计与工程 制浆造纸工程 制糖工程 发酵工程 皮革化学与工程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食品科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 会计学 企业管理
 
国家级专业与课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画、轻化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化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包装技术基础(双语授课)、制革整饰材料化学、皮鞋工艺学、有机化学
 
 
学院及专业简介
造纸工程学院
造纸工程学院(原轻化工系)成立于1958年,同年,制浆造纸专业首批招收了四年制本科和二年制专科学生。1981年陕西科技大学(原西北轻工业学院)首次在制浆造纸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并首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在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专业的基础上设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并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001年设置印刷工程专业并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我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高,已形成创新、务实的学术团队。在教学上注重工程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毕业生具有思想作风朴实,基础理论厚实,工程训练扎实的特点,分布于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与专业生产等各项工作,深受社会欢迎和好评。毕业生中攻读博士、博士后的校友遍及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
目前,造纸工程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有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面向全国招收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研究生班、本科生及本、专科成人教育班、专业证书班等各层次的学生。已形成多层次的办学机制,每年为社会输送造纸及相关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约200余人。
轻化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制浆造纸工程方向)
 
本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师资力量最强、教学最具特色、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专业之一。以制浆造纸生产技术、工艺研究设计及复合材料等新产品开发为主,兼顾造纸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培养从事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设备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为硕士、博士的培养输送优秀的可造之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植物纤维化学、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实验、制浆造纸设备、制浆造纸工厂设计现代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以机为主,机、电、管紧密结合的新型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学科相关知识,着重自动控制理论和技能,可在化工、造纸、环保、能源、机械、设计院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设计、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及生产管理、质量监督、过程控制、电气自动化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要课程: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化工原理、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装备机械、设备腐蚀与防护、过程装备安装与维修、自控原理、传动控制、过程控制等。
印刷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全面掌握电子排版与数字图像处理、网络电子出版及现代印刷工艺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兼顾平面设计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大型印刷企业、网络公司等从事印刷企业管理、平面设计、印刷工艺设计、印刷质量管理及网络电子出版方面等的工作。
主要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文字信息处理与排版,印刷色彩学,分色制版工艺原理,现代印刷工艺原理,现代印刷机械,印刷材料与适性,印刷品质量检测等。
 
咨询电话:029-8616823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办于1958年,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学院长期致力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学院现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可招收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研究生;拥有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研究室、1个资料信息中心和1个分析测试中心,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学院所设专业特色鲜明,专业方向涵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陶瓷、玻璃)、电子陶瓷材料、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各种复合材料等,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院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成果的教授、专家,并且活跃于国内外的专业领域。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计划、国防预研、国家科技攻关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学院与许多著名企业保持着长期的密切协作关系,并与日、美、德、英、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经常互派人员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人才培养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许多人考取了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许多人成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国家机关的业务骨干,一些人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材料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和材料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得到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相当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能在材料结构与分析、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材料开发研制、材料性能改进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功能薄膜涂层材料,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现代仪器分析原理及技术、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导论、新型陶瓷导论、添加剂概论、无机合成与制备工艺概论、水热合成原理及技术、功能薄膜及涂层材料、溶胶-凝胶原理及技术、纳米材料等。
材料物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电学、磁学)和材料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得到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相当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能在电子材料开发研制、电子元器件制备、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研究型人才。电子材料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石,本专业重点为现代高技术产业培养电介质材料、半导体材料、敏感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以及相关元器件的研究和制备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方向:电介质材料、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及相关元器件。
主要课程:普通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及量子力学、电介质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与光电子学基础、磁学基础及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工艺、电子材料测试技术、微观分析与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相应的实验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政府确定的省级“名牌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工艺研究、工艺管理、质量检验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有关的厂矿企业(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水泥、玻璃纤维、新型建材等)、研究设计单位从事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本专业分为陶瓷材料和玻璃材料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结晶矿物岩石学、无机材料热工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陶瓷工艺学、玻璃工艺学、特种陶瓷、特种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工艺学、耐火材料工艺学、水泥工艺学、热工窑炉及设计、材料机械装备、玻璃陶瓷装饰技术、材料工厂设计概论等。
 
咨询电话:029-86168252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是在1958年成立的皮革工程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设轻化工程专业(皮革工程、染整工程、合成革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理工方向)、环境工程专业等理工类3个专业5个专业方向,其中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学院拥有轻工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除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外,还面向社会设置多层次的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学院轻化工程专业及环境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拥有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内领先的实验设备。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生专项基金项目3项,科技部项目、省部级项目21项,横向项目20项,并取得重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学院始终以教学为工作重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共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占专职教师人数的38.23%,副教授占23.52%,具有博士学位的占到17.65%,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占到76.47%,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近年来,承担多项专业建设与质量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教学成果7项。为了促进行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和国内外相关研究院所、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协作关系,包括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BASF等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8项。我院还与世界著名的皮草化工专业公司-美国Lowenstein(劳恩思坦)公司合作在我院共建了“毛皮实验中心”。在北京泛博等公司建立了相应的研发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机构。学院毕业的校友已经成为我国相关行业的中坚力量,所培养的毕业生多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供求比例为1:3~1:6。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广东、浙江、江苏,其次是福建、山东、河北等省,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7%以上。随着学校的发展,学院将不断扩大专业覆盖面,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流与渗透,建成以蛋白质化学为核心、皮革工程为优势、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互相交织、涵盖轻化工、生物化工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学院。
轻化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皮革工程方向):
皮革工程专业是以研究天然动物蛋白加工技术为主要任务的一门应用型、多学科的边缘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皮革工业的生产控制、工艺设计、产品开发及其终端产品深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兼顾毛皮加工、皮革化学品合成以及清洁生产等知识。在国内外皮革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本专业的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厚实、工作态度踏实备受到行业的欢迎。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工作站。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基础、生皮化学及组织学、皮革鞣制化学、制革工艺学、毛皮加工技术、皮革化学品合成、制革整饰材料化学、制革概论(英语)、皮革清洁技术与理论、皮革理化分析、皮革机械与设备、现代制革管理等。
轻化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染整工程方向):
本专业是以研究纺织品加工,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服装、装饰、产业用纺织材料的纺织业关键学科。主要是培养掌握印染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工艺原理,能应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设备从事印染生产、工艺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及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纺织印染行业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及理论研究、市场营销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对外贸易部门从事技术监督工作。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染整工艺原理、染料化学、染整助剂、界面化学、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纤维化学与物理、纺织品概论、毛织物的染整、特种整理、染料及助剂合成化学、染整工艺设备、染整专业英语、染整工厂设计、环保概论、科技写作等。
轻化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合成革工程方向):
本专业是以研究合成纤维和聚氨酯树脂为基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深加工,精加工技术,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服装、装饰、鞋材、工业用仿天然皮革材料---合成革。主要培养掌握合成革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工艺原理,能从事合成革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开发及其终端产品深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兼顾合成革用化学品、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以及合成革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该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毕业生可在合成革行业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和管理、产品开发及理论研究、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工艺、聚氨酯化学、无纺布加工技术、合成革工艺学、合成革功能化学品、合成革理化检验、合成革加工机械设备、合成革清洁生产技术、专业英语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理工):
本专业培养具备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皮革制品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产品检测、国际贸易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创建于1985年,2000年拓展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理工)。多年以来组建了完善的制鞋、服装以及革制品实验室,成为专业的主要实践场地。同时利用广泛的人才资源和现有的研究设施,积极同本行业中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产业化效果,成为行业公认的专业高级人才的培育中心。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
主要课程:素描、美学原理、分析化学及产品检验、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技法、色彩设计、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史、设计文化、市场营销、皮革制品材料学、皮革制品机械、皮革制品分析检测、包件设计及工艺、皮鞋结构设计、皮鞋工艺学、运动鞋设计、专业英语等。
 
皮具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皮具与服饰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皮具、服饰品相关生产、销售企业、研究院所、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皮具等服饰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拓展、服饰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箱包艺术设计、箱包结构设计与制图,箱包工艺、色彩、皮革制品材料、皮具企业设计与规划、装饰图案、服饰品设计、品牌皮具设计、皮具效果图表现、服饰美学、皮具产品CAD设计、产品展示设计、专业英语、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皮革国际商务、皮革制品机械等。
学制:四年
 
环境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从事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水、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管理能力,懂得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了解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所培养毕业生能在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从事环境管理、污染物监测分析、污染处理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学、水处理剂、环境管理与规划、排水管道工程、环境工程CAD、环境质量影响评价、轻工污染治理技术等。
 
咨询电话:029-86168291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是陕西科技大学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2002年经学校批准由食品工程系更名为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4年被陕西省政府评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副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生物化工、发酵工程等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同时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构成了布局合理、交叉融合的生命学科群。学院设有陕西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科技大学食品工业研究所。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10人,5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博士、硕士生导师21名,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一名。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纵向横向科研项目8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8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等5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食品行业从事产品开发、品质控制、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和食品工程设计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生通过系统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产品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能力,可根据市场要求,研发新产品,并掌握食品分析和检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毕业后既可在企业、公司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开发、管理和营销工作,也可在教育、设计和研究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可就职于国家卫生防疫、技术监督、质量检测、海关及商检等部门。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科学概论(英)、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
生物工程专业
本专业立足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具备生命科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工业、药学、食品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相关的生产、设计、产品技术研究开发和工厂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工艺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生物下游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等。
药物制剂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药物剂型的原理、制备方法和生产工艺,具备剂型及制剂设计、工艺技术设计、质量控制及药物分析等基本能力,能够在各类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药生产和商业企业、医院、药事管理和药检所等单位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制备、生产、质量监控和管理及药品营销等的高级复合型药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药事管理等。
制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以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学为基础,辅以生物学、医学、中药学等基础知识,掌握药物研究、制备和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从事新药的设计、开发、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药品经营及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医药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制药企业、药物研究机构、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药物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艺配套的工程设计、生产过程技术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药物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分离工程原理、生物工艺原理、生物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及药厂工艺设计、新药研究与申报、药事管理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食品行业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检测、监督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化学与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食品的生产流通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和质量安全评价、食品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可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与认证部门、海关、商检、进出口检验检疫、疾控中心等部门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科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安全学、病原微生物及其检验、食品免疫学及技术、食品毒理学与评价、食品法规与标准、现代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等。
  
学院咨询电话:029-86168583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建校伊始,目前是学校规模最大,专业种类最多的院系之一。学院下设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制造与工业工程系、成型与装备工程系和实践教学与研发中心,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省级名牌专业。学院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2名,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29名,高级工程师7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超过70%,其中获得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教学标兵2人,教学、科研十杰3人,教学实验、工程实训条件优良,实验实训设备仪器先进齐备。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厅局级的项目3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60余项,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教育厅科技进步奖6项,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计3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
近五十年来,机电工程学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许多校友已成为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当今,机电工程学院坚持“从严、重导、求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共建平台、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培养目标;弘扬“谋实事、鼓实劲、出实效”的学院精神。面向制造业,依托优势学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使我院的合格毕业生呈现出求大于供的可喜局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经过现代化的工程训练、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并具备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及其他相关领域内,从事机械及机电一体化的科技研究、设计制造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机械控制工程、自动机械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计算机三维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机床设计、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与编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力雄厚、专业培养特色鲜明。主要培养从事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和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材料成型新技术研究、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三维设计及数控加工、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金属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制造工艺、现代企业管理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过程工艺的基础理论、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化工过程工业与装备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机械控制工程、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计算机三维设计、过程设备与机械、单元操作原理、工业化学基础、过程成套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等。
工业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企业管理、机械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生产企业,包括制造、电子、金融和服务等多行业,从事对各种复杂的管理和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运筹学、宏微观经济学、数据库管理及应用、计算机三维设计、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系统等。
物流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在物流发展需要,具备工科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念、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并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物流、工业和服务领域运用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从事供应链与物流策划、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物流企业管理及企业物流运营等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运筹学、宏微观经济学、数据库管理及应用、计算机三维设计、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运输与配送、仓储与库存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物流学、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
 
咨询电话:029-86168301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自动化系、光电子系、电子信息系、计算机系和基础教学系共5个教学单位;设置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网络工程9个本科专业;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陕西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科技大学计算中心挂靠在学院,学院拥有4个综合实验室(包含15个专业实验室),学院总建筑面积约858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200余台件,价值约2200万元。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437人,硕士生214人。教师10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近55项,到位科研经费八百余万元。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公开发表论文387篇,其中学科核心224篇,四大检索收录85篇,结合科研实际出版教材和专著69部。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对应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国家大力扶持的朝阳产业,科研条件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建立在现代光学及其信息科学技术应用基础上,主要发展方向是光、机、电高技术方面的突破。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和计算机的基础;具备光电子学、光纤通信、光信息处理、固体发光、光电显示与光电器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能够从事生产、设计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固体发光、光电器件、光源与照明、信息显示技术原理与器件、平板显示器制造工艺、薄膜技术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学校的新特色专业,师资力量强,实验设施完善。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和基本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显示材料及显示器件、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行业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或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系统设计、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光学、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导论、显示技术基础、液晶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液晶显示器设计、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等离子显示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能够适应21世纪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要求,是一个具备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分析基础知识,以现代电子信息、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为主导的专业。培养有关信息获取、传输、控制及处理,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以及相关技术管理及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EDA技术与应用、现代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与应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现代电子测量与测试、先进电子制造技术、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应用、信息采集与控制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适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EDA技术、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设计、JAVA语言、可视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软件方法、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信息采集与控制、电子系统设计等。
 
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是学校最早设立的电类本科专业,教学设备齐全,办学历史长、师资力量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自动化"领域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各项工作,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有专长的宽厚型、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与仪表、DSP技术与应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模糊控制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技术与装备、运动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开发等与电气工程有关的宽口径“复合型”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器设备、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智能仪器设计制造及检测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检测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特点是集检测、控制与仪器制造为一体,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光、机、电、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技术,并具备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毕业生可在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型机算计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与智能仪器、测控电路、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机电控制系统。
 
网络工程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维护、管理及应用研究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硬件规划、安装、调试与维护的能力,以及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与维护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高级网络技术研发及网络维护管理、网络应用软件研发能力;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以及应用软件的编制、使用等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C语言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原理、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应用、JAVA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安全与管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能够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毕业生能够在IT产业、高等学校、研究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研究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与应用。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学院咨询电话:02986168308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成立于1988年,时为管理工程专业,1993年升为工商管理系,2003年6月,更名为管理学院。学院现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三大学科;有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等7个本科专业;有企业管理、会计学等4个硕士点。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684人,研究生69人;专任教师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专33%,博士、硕士占57%。
学院现有教学情景模拟、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模拟法庭等,总计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计算机80台;有专业资料室2个,建筑面积共计320平方米,藏书13142册,期刊120种。
近几年来,管理学院教师在核心刊物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先后出版的学术专著20余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6项、厅局级项目15项,项目到位经费总计约70万元。
学院先后同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开展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有美国夏威夷大学奥森教授等3人来校主持讲座并授课。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技能和组织管理技能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在各类营利性组织(企业)就业,也可以在各类非营利性组织从事经营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工作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就业领域广泛,从业人员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组织行为学、技术经济学、生产组织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的前身为工商管理的国际贸易方向,成立于1993年,迄今已培养了5届大专毕业生和6届本科毕业生共计500多名。毕业生主要在涉外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政府经济贸易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服务,从事经济贸易业务工作、经济贸易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实务、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运输、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商法。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级财会管理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各类专业会计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有较强的预测、计划、核算、控制、分析等能力和财务软件开发操作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
主要课程:会计学、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高级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审计学、投资学、资本运营等。
 
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可以在各类企业从事产品销售、商品采购、营销管理工作,或在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事业单位和学校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方面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本专业设有市场营销学方向硕士点,拥有学生实习教学基地两个,专业图书资料阅览室一个,综合实验室一个。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行为理论、营销策划、商务礼仪、服务营销、广告策划等课程。
行政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为各级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培养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社会学、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市政管理学、行政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学、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政治制度、地方政府学、管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电子政务、行政职业能力训练等专业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和科研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现在校学生近300名,从2004年起,招收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拥有比较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还拥有计算机机房、语音室等各种为教学服务的设施,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版教学软件,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事测评等。
法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法学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学院咨询电话:029-86168311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是学校成立较早的专业院系之一。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校之初成立的基础课部化学教研室。1997年4月精细化工专业并入并成立化学工程系,2002年4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依托学校轻工优势学科,积极进行化学与化工类学科及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现拥有应用化学博士授予权;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授予权(涵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工业催化等5个二级硕士点);化学一级硕士授予权(涵盖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5个二级硕士点)以及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并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学科于1997年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实验室1998年成为中国轻工总会部级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还拥有“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部级重点实验室、校现代仪器分析测试中心、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各类教学科研机构及服务平台,各类先进大型仪器设备总值约1600万元。
多年来,学院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成果的教授、专家,活跃于国内外的专业领域。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副教授23人高级实验师7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45人,其中博士13人、博士在读8人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700余篇,其中SCI收录47篇,EI收录84篇,拥有多项国家专利。近年来,还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国家科技攻关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产学研等各类项目近300项。
目前拥有在校本科生93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0余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轻工、医药、电子、能源、炼油、冶金、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和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分离工程、精细化学品化学及应用等。
 
应用化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研究开发化工产品或进行工业生产过程中与化学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实验室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工业化学品(英语) 、分析测试技术、有机合成化学、应用化学导论、天然产物化学、催化作用基础、功能高分子材料、环境监测、化工设备基础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高分子科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天然高分子改性等方面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天然高分子改性、高分子助剂合成及复配、进行高分子轻化工材料的工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高分子合成工艺、高分子成型加工、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化学专业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中级无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胶体化学、催化作用基础、化学信息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现代仪器分析、配位化学、应用化学导论、天然产物化学等。
 
学院咨询电话:029-86168315
 
设计与艺术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是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上于1997年成立,原名工业设计系,2000年改名为设计学院。由于学科专业的拓展,2006年更名为设计与艺术学院。
      设计与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硕士以上学历占60%,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优秀教师2人,多人拥有留学和国外进修学习的经历。
      经过多年的发展,设计与艺术学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现有国家级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