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周万城: 做航空发动机用特种功能材料的开拓者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9-02-25 10:42:10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万城,我国高温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的先驱者之一。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创新的道路,为我国攻克了一系列尖端材料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前不久,周万城主持完成的航空发动机用特种功能材料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

15267c69b591f81fbd2a900054ea7bdb.jpg

周万城教授(右)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万城,我国高温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的先驱者之一。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创新的道路,为我国攻克了一系列尖端材料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前不久,周万城主持完成的航空发动机用特种功能材料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谈到研究特种功能材料的起因,周万城教授介绍说:“1996年,国家材料领域的一个专家在西工大材料学院做了一场报告,提到国家急需这方面的材料,于是我们就开始调研,最终把这种材料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周万城说:“当时陆续有多家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他们干了几年后多数都放弃了。”

新材料的研究过程对周万城团队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术的过程。“新材料的研制一定要有独特的思路、独特的方法和独特的技术方能突破种种难题。”周万城强调说。1998年,因承担国家“高温功能材料测试设备研发”的其他团队研发工作失败,周万城的高温功能材料研究无法进行性能评估,课题只能搁浅。

“国家急需这种材料,却卡壳在这个测试设备上,怎么办?”周万城心急如焚。他当机立断,决定自筹经费研发相关测试设备。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攻关,终于成功开发出了一台高性能测试设备,他们的研究得以“起死回生”。这台关键设备至今还在使用,成为高温功能材料研发的基础手段。

“我们能够发明这台设备,主要靠的是我们有别于常规的独特思路。”这台关键设备的研发成功,成为高温功能材料研究里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一种材料在实验室研制成功了且性能很好,但真正到工程上应用的时候,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2016年,就出现过一次薄膜脱落的问题。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这个难题,国家的这个装备就会面临下马的可能。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后来的事实证明,不是我们的材料问题,也不是工艺问题,是对方工件的表面状态出现了改变,与以前的工件不一样,薄膜材料必须适应新的工件表面状态,这是一个必须重新研究的新问题。”周万城连续主持召开了三次课题组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根据工件的特殊情况,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后设计了十几种方案,然后逐一试验。团队成员黄智斌副教授一直“泡”在现场,每天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没日没夜地做试验,奋战了20天,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

20多年,周万城团队以惊人的毅力和超常的付出,一次次向科技前沿发起冲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在材料领域的特殊贡献,其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十一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7年),以及省部级二三等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收录300余次。获得授权国家和国防发明专利50余项。

2019年1月8日,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周万城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即兴赋诗一首:“奋斩荆棘廿二春,疾风烈火见真金。高山跬步安能懈,皓首扬鞭再建勋。”

“未来团队的主攻方向十分明确,就是要解决国家尖端材料的技术难题。国家需要什么材料我们就研究什么材料。”今年已经65岁的周万城教授表示,有信心再为国家做出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特种材料领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成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活。”周万城由衷地说。(记者 姜泓)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