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学习类APP自律宣言发布,最严监管令下教育企业创新思变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 2019-01-14 14:10:08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先进的载体,在解决教育城乡和区域不平衡,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这些方面,学习类APP起到了很多独特的作用。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先进的载体,在解决教育城乡和区域不平衡,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这些方面,学习类APP起到了很多独特的作用。但部分APP内含的违规内容也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通知》指导下,趣味学习、游戏如何界定,学习类APP进入校园如何审定,用软件学习同时怎么保护眼睛,这些话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每一个肩头都抗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光明网副总编辑 张宁

2019年1月5日,由光明网主办,以“学习类APP发展与规范”为主题的“互联网+教育”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一起教育科技等企业共同发布了学习类APP行业自律倡议,倡导建设高效、健康、有价值的“互联网+教育”行业,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中央电教馆原馆长王珠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等出席了本次座谈会,与行业专家、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教育企业等围绕学习类APP发展与规范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激发出不少新思维。

家校受益,在线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信息化时代来临,学习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类APP因给学生提供更科学、便利、高效教学内容和个性化服务而广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已成为了传统教育外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支持“互联网+教育”的发展。2018年4月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提出,将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学习空间覆盖、网络扶智工程攻坚等8大行动,到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而且放眼全球,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在内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规划。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发言)

与会多名专家学者认为“互联网+教育”对于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如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认为“互联网+教育”有6点益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多种学习形式促进知识结构的建立;多种受教育途径有助于思辨意识养成;表达门槛降低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实现合作学习。

在线教育尤其是学习类APP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究竟有多大?来自教育一线的教师最有发言权。研讨会上,来自山东省肥城市一位乡镇小学校长张益强认为自己和乡村孩子们都是教育信息化的受益者,他表示:“第一年去学校的时候只有100多名学生,7、8位老师,现在我们学校有接近1000名学生,70名老师,学校的发展得益于教育信息化,得益于优质的学习类APP。教育信息化和APP对农村学校来说意义重大,第一,它推动了老师信息化水平;第二是扩大学生视野,开拓学习的路径,对孩子教育影响非常大。第三,对家长的意义很大,农村家长一般都是农村的,爷爷奶奶辅导不了孩子,但学习类APP和教育信息化,老师、家长都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

另一位乡镇教师也认为一起中学等优质的学习类APP对于自己的工作帮助裨益甚大,“节省了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看学情分析和报告,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每个孩子,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在学习类APP出现之前,学生获得的知识面很狭窄,有了这些APP之后获得的知识更加广泛,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多方联动,为学习类APP筑起“防火墙”

在线教育发展至今,信息化早已不是要不要用的问题,而是如何用好的问题。为此,教育部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互联网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尤其是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被视为“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公众对政府出台政策监管表示强烈支持。然而,在线教育阳光健康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配合,对此,家长、学校、有关部门、行业及教育企业都有自己的主张。一场有关学习类APP如何长效规范,在规范的同时又该如何切实保护和调动市场积极力量的讨论就此展开。

作为学习类APP的直接使用者及受益者,家长代表认为家长的陪伴至关重要,“在我能陪伴的情况下,孩子不会拿着手机和电脑干其他事情,一定是关注有内涵的。通过四个月的学习,我自己觉得很吃惊,英语从61分到92分一直到满分。在数学口算的时候,直接拍照扫描出来答案,比我自己核对更方便。而且孩子的学习情况能够通过家长端来了解。”

关于学习类APP的健康良性发展一直是教育行业热切关心的焦点。研讨会上,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进行了主题演讲,他指出,互联网介入教育领域,可以让孩子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走到世界前列。对于教育类APP监管问题,汤敏认为,要落实凡进必审,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审查制度,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细节工作,达到高效高质的完成。

关于学习类APP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同样持肯定态度。他表示,作为教育部门,应该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拥抱互联网+教育,要顺应规律促进和保护这种趋势,既要保护好学生和家长,也要保护好教育类企业,为他们提供及时信息。同时,政府部门要提供好信息,公示好的APP。也要建立好企业与教育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机制,及时解决纠纷。

面对学习类APP的“野蛮生长”,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亮剑,并搭建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中央电教馆技术部主任杨非在研讨会上指出,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用先进技术手段把教育做得更好。他认为,可以在学习类APP上开通让用户能够及时投诉举报的功能,如果家长、老师用了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直接投诉,企业要对问题进行整改,最终形成一个机制,“机制要有动态监管,而且要发动用户监管。”

同时,监管政策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大众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也至关重要。对此,参会的媒体代表认为,需要把教育体制内外的力量融合起来,教育信息的积极作用需要去规范,形成短效和长期机制,发挥教育相关责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发言)

科技产品本不是“洪水猛兽”,但在“互联网+教育”的大潮中,却最能体现教育企业是否坚守社会责任。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表示,作为企业,一直都非常欢迎政府的治理和监管,相关部门确立标准,企业才能公平竞争,用户才能更好地自主选择。他认为,“倡导行业充分自律,欢迎媒体在这些方面监督,对行业提高整体门槛高质量发展有帮助。对于互联网+教育学习类APP需要进一步去完善标准,如何更好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设立黑名单白名单,设立互联互通的方式,不仅仅符合教育规律,也符合互联网APP本身的规律。”

当“互联网+教育”乘风而上,如何让信息化成为提升教育效率、助力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得力助手?相信出台学习APP的规范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启发教育行业认真思考“互联网+教育”创新求变,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作用。正如肖盾所坚信的,在改革大的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