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探测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8-11-29 10:20:5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管线和路面面临老化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如同看不见的“暗网”,潜藏着路面塌陷、燃气管线泄露等危险。“鹰眼”探地雷达可无损、快速、全面、精准地“透视”地下6米深度多材质市政管线、油气管线信息,以及城市道路空洞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5所获悉,该所近日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全阵列式三维体制的探地雷达“鹰眼-A”,标志着我国无损探地技术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探测领域应用的突破,管线智能检测正确率超过90%,误报率小于5%。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管线和路面面临老化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如同看不见的“暗网”,潜藏着路面塌陷、燃气管线泄露等危险。“鹰眼”探地雷达可无损、快速、全面、精准地“透视”地下6米深度多材质市政管线、油气管线信息,以及城市道路空洞、疏松、富水等土体病害信息,护卫城市地下空间安全。

此外,我国地下空间探测在技术实现上还存在着操作效率低、数据处理慢等问题,探测成本较高。“鹰眼”全系探地雷达加载了人工智能处理系统,能够自主检测、识别并标记多类主要地下异常信息,完成地下管线、道路土体病害信息的解释,并即时生成通用结果“报文”,大大缩减了人工数据分析工作量以及人工判读的主观性,提升了数据解释效率和准确度。

35所科技委主任焦晓亮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地质构造自动分类、识别领域的研究较少。35所作为军工领域较早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研究所,借助专业优势,率先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探测领域的应用,并已经在地下管线智能检测上获得突破。

同时,“鹰眼-A”探地雷达配备了北斗/GPS定位系统,可实现大地坐标与地下空间坐标的融合,获取的地下空间信息可实时接入“智慧管网”或“城建大数据”等平台,实现城市空间地上地下“一张图”管理,对提升我国城市空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胡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