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专家研讨“未来教育” 未来学习将是定制化的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 2018-11-06 12:20:05
“如今的班级授课制是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方式,不适合人的个性化发展,未来的学习一定是定制化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4日在北京表示。

中新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阚枫)“如今的班级授课制是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方式,不适合人的个性化发展,未来的学习一定是定制化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4日在北京表示。

4日,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18年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在北京举行,朱永新以“未来的孩子学什么”为题作了主旨演讲。

朱永新谈到,未来的学校应成为一个新型的学习中心,帮助学生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现在的大部分学校,国家课程占了差不多80%-90%以上空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拓展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其实,人要真正成为自己,最关键的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朱永新说,未来的学习不是如今这种完整的班级授课制,而应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每个人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构建他的知识。

朱永新表示,如今,人们会越来越发现自己大部分知识是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未来的学习跟工作不是截然分开的。

他举例称,最近一些国外研究称,一个人一生要换四个行业,那么,在未来,学校已经不再是为工作做准备了,大学里的专业也不再是如此,未来学校一定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每个学生去构建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于未来的教育,在专家看来,不仅是“学”的方式在变化,“教”的方式也在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在发言中表示,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

“政府买单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是教育,而个体在工作中,在社区生活中,以及日常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的学习,也是教育。”

陈丽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变革进程中,人们会发现,在很多领域,知识是动态的,知识的生成不再是某一个个体在实验室能产生的,而是群体智慧汇聚生成的。

“我刚刚了解了多媒体的老师怎么适应,又来了人工智能,又来了互联网,技术不停的发展变化,这个世界也在发展变化。没有人能清晰地描绘所有的路径,而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场变革的探索者,也是这场变革创新经验的贡献者。”陈丽说。

论坛的发言中,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未来的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服务,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服务转变。

雷朝滋称,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观。推动教师、学生乃至社会上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数字资源的贡献者和受益者,提供和使用各种线上资源和多种类型的线上服务,推进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事事可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完)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100" id="rightifr" name="rightifr" scrolling="no" src="http://edu.china.com.cn/node_8006647.htm"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height: 1165px;" width="340"></iframe>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