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洲的航天合作频传佳音
2015年5月,中欧签署了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实施步骤协议,明确2015年至2017年为技术交流阶段,中欧双方参与对方的人员训练活动。
在这一框架下,2016年6月至7月,中国航天员叶光富赴意大利撒丁岛,参加了欧洲宇航员中心组织的洞穴训练;2017年8月,中国航天员与2名欧洲宇航员在山东烟台附近海域,完成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包括海上自主出舱、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机悬吊营救等科目。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外国宇航员首次参与由中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与法国持续推进海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合作项目;中国与英国持续推进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并启动中英遥感应用合作研究;中国与德国推动两国航天企业间对话,加强两国在航天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
欧洲探测器“搭车”上天也是中欧航天合作的一部分。今年2月发射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搭载意大利高能粒子探测器,与中方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形成互补;今年5月发射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搭载由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而将于下半年择机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搭载德国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和瑞典中性原子探测仪。
在商业应用领域,中国也在与欧洲航空航天企业寻求共赢发展。比如,欧洲通信卫星公司与中国联通今年1月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共同开拓亚太地区增长迅速的商用卫星通信市场达成共识。(据新华社电)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