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风向标——北京建华实验学校引进PBCC探究性项目式学习
为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让素质教育回归本源,7月11日至14日,北京建华实验学校与北京芳汀思教育联合,以PBCC教学法开展“探究性项目式学习”,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基于STEAM教学理念和哈佛大学智能学习理论,芳汀思教育独创“PBCC(Project-Based Creative Coach)教学法”——以开放式任务为载体,以创新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评价,以竞赛激发潜能,教师的角色是教练,锻炼学生跨学科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上图:建华学校为三位专家赠送纪念品)
PBCC教学专家助力,跨学科探究学生创新
建华学校邀请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大数据专家卢以铨、台湾优质教育协会理事长、芳汀思首席教育家杨中介作为专家指导团。专家团队在四天时间内用PBCC方式指导学生探究大运河。
张晓风老师的国学讲座,从 “载牛渡海,百尾一舟”发散到地理、航海、科技,从“橘”发散到文学、经济……鼓励大家运用发散式思维,发现小事下蕴藏的脉络。
卢以铨教授以“大数据在文史哲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呼吁教师以跨学科方式激发学生创造力。
(上图:三位专家在圆桌会谈)
大运河项目式学习活动由杨中介教授主持,在学生自主研究基础上,辅以芳汀思教练引导。教练的责任是启发学生思路,适时引导,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们在教练启发鼓励下初步确定主题,主动查阅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在思索中有了更多构想。主题讨论课上,同学们兴奋地分享考察成果并在小组长带领下确定了探究主题与内容。
(上图:学生们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主题)
(上图:学生们在制作成果展作品)
成果展示精彩纷呈,PBCC备受好评
在成果展上,各组用视频、PPT、3D模型、手绘图等方式完整地展现了探究成果:玉河的交通水利,经典美食,唐宋诗人的褒贬评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运用沟通力、领导力、合作力、创造力,以PBCC的方式挖掘融合了大运河背后的历史、经济、科技、文学,自主思考探究,真正实现了跨学科学习。三位专家赞扬了同学们的探究精神,指出了待优化的细节。同学们也表示,如果时间更充裕会展现更丰富的内容。
(上图:学生们在进行成果展示)
“感觉整个过程像创业,原来是老师带着我们,现在是我们带着老师,我更喜欢这种方式。PBCC就像给我们施了魔法一样,我完全想不到自己能做出这样的作品!芳汀思的教练团队真的很棒!” 展示会后一位同学兴奋地说。
建华学校的赵曼老师更加激动和兴奋,她说,“这次活动非常精彩,项目式教学的效果真的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实地考察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让我特别惊讶也特别惊喜,我没有想到同学们能够思考得这么深、这么广。”
北师大创新研究院的胡老师非常感慨,“在传统课堂上一直都是我告诉学生们要做什么。我非常高兴看到他们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杨中介教授表示,本次项目式学习的成功,再次证明芳汀思PBCC教学法在创新实践教育中的实效、实用。PBCC将成为今后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这就是数十所知名学校选择与芳汀思教育合作的秘密。
芳汀思是一家专注用PBCC做创客教育课程研发和师资培训的教育机构,课程和师资是内容教育的灵魂。不同于众多从硬件切入创客教育的机构,芳汀思从教育的角度做创客,在教育大变革的背景下做教育创新,践行新课改,努力为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