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潘松:让黎川的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8-07-11 15:53:09
“小县也能办大教育、山区县也能办强教育”。如果不是实地采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把现代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和江西省一个山区小县城黎川县联系在一起。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黄国贤 帅芬 报道)“小县也能办大教育、山区县也能办强教育”。如果不是实地采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把现代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和江西省一个山区小县城黎川县联系在一起。黎川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齐心协力强力推进,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教育质量显著提升,让全县人民享受到了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推进了教育改革和发展,打开了多年来困扰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锈锁,还原了人性尊严的本真,践行了一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教育革命。那么,是什么让这个山区小县在短短数年间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日前,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一行来到江西省黎川县,与教育局长潘松,面对面进行了一场“推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发展”的对话。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黎川今年的高考成绩和近年来全县教育发展的情况。

潘松: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考则是热点中的热点。一个地方的高考成绩的高低,集中反映了一个地方整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今年我县的高考又取得了较好成绩,本科上线率大幅提高,高分段人数多且优。600分以上人数达55人,4 人有望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有1人进入全省前10名,1人进入全省前80名。还有2人因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而被北大清华列为自主招生对象。

高考成绩反映了我县教育发展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我县积极顺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主线,以破解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难题为突破口,立足实际,锐意改革,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促进了全县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我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综合评定成绩列全市5个迎检县区第一、列全省42个迎检县区第五,2017年被评为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县。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您认为黎川教育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原因在哪里?

潘松:我觉得,坚持高位推进,坚决落实优先发展战略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

黎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站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解决第一民生问题的高度,出实招、办实事,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1年,我上任教育局长伊始,县委即向我们提出了“学校管得好、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的“三好”发展目标,为此,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黎川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对全县的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特别是2012年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奖教助学基金发放方案》,确定每年用80万元(2015年增长为10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对于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向上、勤学奋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全县教育资源配置大力优化。一是以化解“大班额”为中心,调整教学网点布局,实现了城区学校扩容增量。投资3.8亿元,新建了县一中、新区小学、县三小,对县二小、实验小学、县二中、县幼儿园进行改扩建。新建、维修校舍8万多平方米。撤销了两所靠近城区、规模不断萎缩的乡级初中,生源和教师整体并入县一中、二中。同时将原属城关镇(日峰镇)管辖的一小、二小改为县直属学校建制,打破城区两所主要小学只招收城关镇户籍学生的局限。落实城镇小区配套政策,新建数所民办公助幼儿园,已在我县新区选址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城区校园面积新增近300亩,城区学校面积扩大了1.5倍,校舍面积增加了7万余平方米,学生容量增加了8000人,城区学校的班额得到了大幅度降低。二是以缩小“城乡差”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实现了乡村学校充实提高。以“全面改薄”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统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舍安全工程和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近五年共投入资金2.3亿元,建设面积158000平方米,先后新建了初中4所、村小58所、乡镇公办幼儿园20所,改扩建了11所初中和12所中心小学,在乡镇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30所;投入3000余万元,充实了97所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生活设备设施;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将“班班通”工程延伸到全部村小,所有学校、幼儿园基本实现硬化、绿化、美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潘松:坚定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而言,就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因此“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以改革为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智慧课堂试验区。课堂教学改革是所有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因素。我县是抚州市首批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全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空前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效果明显提高。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变化,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与教育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趋大等问题依然存在。那么,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一是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技术改革。以我县推进“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搭建“黎川教育云平台”,创建“黎川智慧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助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发展。目前,已投入资金2014万元,为各级各类学校配备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全县所有中学、中心小学均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600多个班级信息点光纤布网进教室,实现网络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校空间“人人通”,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成型并有效运行。二是以“联盟帮扶”推进教学科研改革。以强化均衡搭配为原则,将全县中小学划分为四个片区,建立学校片区联盟,成立网络教研中心和片区网络教研组,通过“联片教研”、“学科带头人”“黎川名师”送教下乡和强弱学校结对帮扶、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教学交流,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三是以高考改革为导向,推进普高教学改革。制定了《黎川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鼓励学校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研究新高考模式,全面探索普通高中“分层教学”改革,模拟“行政班+走班”改革,提前谋划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掌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承接高考改革制度落地打好基础。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全县教育质量的全面快速提升,是什么因素促成的?

潘松:我们健全了考核评估制度,建立了“三层联动”的学教激励机制。围绕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一核心内容,切实抓好各类教育的质量检测评估,以质量检测为重要依据,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层面,以《中小学目标管理评估方案》为总纲,以学年为周期,通过“过程督导+终端检测”的形式全方位考核各级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的水平。教师层面,以校为单位按绩效考核方案评估每一位教师的学期业绩,同时在全县设立奖教基金,每年奖励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300余人,发放奖金50余万元。每三年评选一届“黎川名师”,对“黎川名师”给予科研进修优厚待遇。学生层面,由县财政设立奖学基金,重点表彰中、高考成绩优异学生,每年发放奖金50万元。多元激励机制的建立,形成了各方因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完善“一个不少”的助学帮扶机制。持续高度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和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家庭特困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实现公平享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一个也不能少”。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黎川县在教师队伍建设这块具体是怎样做的?

潘松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积极作用是教育发展的可靠保障。我们始终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教育发展的首要地位。

一是坚持师德为首,让教师“行得正”。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建设提到首要地位,坚持“教育先行、典型引领,完善监督、强化考评”的工作原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教师,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模范,树立起风清气正、积极奋进的教育氛围。

二是拓展补充渠道,让教师“进得来”。针对山区县教师易流失、难招进,同时城区学校规模急剧扩张,教师紧缺的矛盾,我县一方面通过编制清理将124名在编不在岗的教师人事关系移交人才交流中心,遏制教师外流现象,为补充教师腾出编制和财力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补充教师,近三年通过省统一招聘教师228人、定向培养教师117人、招募“三支一扶”教师16人。出台了直接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和接收在外黎川籍教师回原籍任教的政策,近三年吸收研究生及外来人才36人。

三是发放政策“红包”,让教师“留得住”。待遇低问题长期困扰山区县教师队伍的建设。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拿出“真招实货”,提高教师待遇。坚持按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落实教师各项待遇,绩效工资全面落实,从2009年起即对乡村教师发放了边远山区教师津贴,而且标准逐年提高。2017年,争取政府资金1642.29万元,用于发放教师年终绩效奖金(人均6800元)。想方设法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在全市率先启动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共建设教师周转房324套,基本解决了全县范围内乡村教师住校宿舍短缺问题,同时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食堂条件,在县城为外县籍教师集中安排宿舍100多套。

四是统筹编制管理,让教师“流得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校际间的生源变动频繁。原来以乡镇、学校为单位固化教师编制的做法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积极争取人事、编制、财政方面的支持,对全县教师编制实行统筹管理,逐步推行“县管校用,编随人转,岗随人动”的教师流动机制,为在县城范围内均衡配置师资提供了政策支持,近五年间,从农村选调了154名教师充实城区学校,乡镇之间轮岗交流、调动教师300多名。

五是助力专业成长,让教师“教得好”。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才能实现“教得好”目标。为此,我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推动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常态化。除落实上级统一安排的远程培训、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系列培训之外,还着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助推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已普及到村级小学,教师人均配备价值5000元的电子学习设备,建立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教师网络研修、学习培训资源平台,狠抓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按照“分级考核,人人过关”的原则,每年暑期举行一次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考核结果要与绩效挂钩。同时,建立县网络教研学科中心组和学校、片区网络教研学科骨干小组,着力通过教研平台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基本规范和教育科研基本能力进行指导和促进。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下一步,您对黎川教育发展有什么展望和打算?

潘松:下一步,我县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一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的进一步均衡优化。当前还是要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为主要任务,计划在城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公办幼儿园。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征地、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展开。

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确保方向、强化保障、突出师德、提高待遇,经过5年左右努力,使全县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三是狠抓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全面提升。要深刻总结各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好经验,扎实开展教研工作,把课堂改革作为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实现各类课程开设从“开齐上足”向“开齐上足上好”的提升,努力构建高效、高能、高质课堂。要以精细管理为手段,优化学校管理方式,向管理要质量。要以课程整合为统领,优化教学改革方式。主动适应高考改革新方向,提前介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对接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作用,让特色课程在城乡学校流动起来,推动优质课程有效整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