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业内人士不敢告诉你的高考志愿指导填报“大骗局”,戳开看这里!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8-06-25 10:36:58
高考后,围绕着志愿填报的讨论开始热络起来。一个刚过本一录取分数线没有特殊才能的考生要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后,围绕着志愿填报的讨论开始热络起来。一个刚过本一录取分数线没有特殊才能的考生要如何填报志愿?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乐在2017年的高考中超常发挥,考出了高出理科一本线71分的好成绩。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考生,这个成绩让小乐全家人都很振奋。听说平行志愿录取几率远高于传统志愿模式,在村内的一家网吧里,小乐不假思索地自己填报了志愿。在六个平行志愿中,小乐分别选择了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南大学。然而直到高考录取工作结束,他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高分落榜的小乐最终决定选择复读。同年,小乐的同班同学、高考分仅高出理科一本线48分的小赵却收到了一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是一场关于人生选择的博弈论。

博弈论是什么?它可是经济学很热门的一个领域。从1994年开始,共有7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简直是热得发烫。

 

高考志愿填报实质就是一个动态群体博弈问题。

 

行业误区

 “大数据”根本无法预测高校调档线!

博弈论最著名的“酒吧问题”和高考志愿填报极为相似,两者都对前提条件做出了严格限制。“酒吧问题”指的是100个人,面对一个仅能容纳60人的酒吧,是否选择在周末去酒吧的问题。去可能会没位子,不去可能就错过了周末时光。所有人的判断依据只能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没有其它的信息可以参考。“酒吧问题”的每个参与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困惑:如果许多人预测去的人数超过60,而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会很少,因为预测错了而错过,反之亦然。

其实,每个同学或者专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直接或间接、清晰或模糊地预测高校今年的调档线,并据此来选择自认为合适的高校。比如预测四川大学是600分,我是605分,那么我就填,否则差太多了就不愿意填。

“酒吧问题”有个结论:由于每个人预测时面临的信息来源都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同时每个人无法知道别人如何作出预测,因此所谓正确的预测几乎没有。

用业内人士对填报志愿的语言来说:其实,我们是无法用过去的高校历史数据来准确预测出今年高校的调档线的。如果有专家和机构宣称他们采用了如何先进的技术准确预测调档线,告诉你分数一分都不能浪费,然后你还很崇拜,只能说你太容易被别人骗了。有没有预测准的高校?有,但都是随机的运气,就像世界杯买球一样。

 

被误读的大数据

并非参考的历史数据越多就越有指导意义

虽说准确预测调档线是不现实的,但是参考历史数据预测调档线依然被需要,否则我们如何根据调档线分数来选高校呢?于是,各类打着“大数据”旗号的志愿指导产品蜂拥而至。这类产品普遍弊端是:对于“大数据”的研究缺乏论证,并很有可能用错误的数据分析方式误导考生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不少业内人士低估了平行志愿的模式下的落榜概率,市面上的志愿指导填报产品普遍粗放的采用位次法(或基于位次的方法)作为数据参考,并扬言“大数据嘛,越多越好呀!”。各种志愿指导系统也是唯恐自己数据量显得少了,怕攀不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名头。你说你有三年数据,我就说我有五年数据而且还是考试院的权威数据,那一厢就更不得了,说是教育部十年的数据还有国家专利。先不论数据来源的真假,

 

在“酒吧问题”的进一步延展还会有一个特殊的结论是:记忆长度长的人未必一定具有优势。

 

翻译成志愿填报的语言是:用五年数据来做参考未必优于用三年数据,用三年数据也未必就优于只用最新一年的数据。

 

我们直接看数据:

 

采用三年数据预测的两种方法整体效果居然都比不上只用一年的数据!

意不意外?崩不崩溃?在固有对数据认知的理念是方法一优于方法二,方法三应该是误差最大的,然而现实啪啪地打脸。

从2014年开始,四川本科的招生计划特别是本一计划连年大幅增长、计划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以前年份的数据参考意义就更小了,导致很多学校唯有最近一年的调档线位次才能相对真实地反应趋势。缺乏对区域教育政策理解的“大数据”就是一堆没用的“死数据”,根本无法为志愿填报方案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大数据”的运用关键

读懂政策,制定策略,控制误差!

梦马志愿大数据研发中心精心钻研高考分数与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关系性问题。并结合教育研究院对区域性高考政策的解读,对大数据如何帮助志愿指导更好地服务,进行深度挖掘与应用开发。

2017年,梦马志愿逐梦而来。

梦马志愿平台上万人注册,近百位志愿填报指导专家不间断提供服务。通过平台审核后的志愿录取通过率为100%,满意度高达98.7%。

作为省内非官方强制消费的教育大数据平台,梦马志愿是如何应用“大数据”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呢?

大数据时代,虽然对每个高校的预测都有误差,但我们在吃透平行志愿录取规则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策略来“组装”我们选择出来的高校和专业,则完全可以组装出一套有着很高录取率的志愿填报方案。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任何算法都可能有误差。而误差的梯度范围必须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预测方法的误差分布范围。

其次,将误差分布结合院校的招生计划以及梦马志愿大数据研究中心的“波动系数”理论进一步分析,梯度范围还可以再精确,志愿指导填报方案会更有保障。

最后,梦马志愿独有的跨平台审核服务,和专家在线咨询,真正为考生提供个性化高考志愿指导解决方案。

以下是梦马志愿平台独有的《梦马7心诀》

毕业赠言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梦马志愿陪伴17届、18届高考毕业生共同成长的两年。这两年里,我们一直在探索,探索一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够更多认知自己,热爱自己,表达自己。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火热的当下,我们愿意保持冷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愿你始终相信: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愿你永远是追梦少年。

声明:本网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如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涉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网进行修改或删除。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