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陕西百姓宣讲团走进唐都花园社区 田静、徐立平事迹感人至深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8-06-09 15:17:11
欢迎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帝陵园为依托的大型遗址博物院。秦俑一、二、三号坑全部发掘后,将出土近8000件陶俑和陶马,目前已出土并修复完整的兵马俑共有1300多位,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表情。

百姓宣讲团成员来到西安唐都花园社区
 
科教网讯( 钟发东):“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帝陵园为依托的大型遗址博物院。秦俑一、二、三号坑全部发掘后,将出土近8000件陶俑和陶马,目前已出土并修复完整的兵马俑共有1300多位,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表情。”

6月8日上午,陕西省“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百姓巡回宣讲报告会在西安唐都花园社区举行
 
刚才展现的是秦陵博物院讲解员每天的日常工作场景。我是田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经工作了30年,30年里一直从事科研宣传和接待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秦兵马俑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秦陵博物院每一个人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秦陵博物院社教部承担着为观众解读文物、释读陈列、宣传历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任务。迄今,已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177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220位,部长及社会名流3000余位。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位讲解员对历史文化的执着与坚守,是红旗集体三代人的超越与传承,是三秦巾帼对人生梦想的追求。每一次讲解,不论面对的是国家元首还是普通群众,承担的都是国家责任,展示的都是中国形象,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讲解员需要精通外语、熟悉手语,掌握考古和文物理论,通过刻苦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和专业素养。
 

西安唐都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姚美珍(右一)对宣讲团的到来表示欢迎
 
6月8日上午,陕西省“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百姓巡回宣讲报告会在西安唐都花园社区举行,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强、秦始皇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班组长徐立平、长征固体动力团队成员魏小青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先进事迹和感悟。以上,则是秦始皇陵博物院研究员、副院长田静讲述自己在秦陵博物院带领她的讲解团队解读中华文物、传播中华文明的工作经历和体会。
 

陕西省妇联宣传部副部长张雅萍(中)在介绍宣讲团成员的相关情况
 
当天,陕西省妇联宣传部副部长张雅萍、西安唐都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姚美珍,以及数十名社区居民共同参加了宣讲报告会。西安唐都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姚美珍对宣讲团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陕西省妇联宣传部副部长张雅萍介绍了宣讲团各成员的相关情况,以及举办此次宣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力营造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联合组建陕西省“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百姓巡回宣讲团,分4个分队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街道、社区,以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着力讲深讲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讲深讲透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好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生活变迁和奋斗故事,展现干部群众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实际行动和良好风貌;激励全省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秦始皇陵博物院研究员、副院长田静
 
田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
 
田静,秦始皇陵博物院研究员、副院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社科联常委、全国三八红旗手。田静从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长大,从蹒跚学步起,“绵延的碑廊是我习字读书的老师,林立的经书墓志教我做人的道理。”1988年,田静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有幸到秦始皇陵博物院工作。当时,父亲送给她一句话:“你既然选择了考古研究,就要甘于寂寞。长期重复一件工作,就能找到窍门,坚持下来就会有乐趣。”从此,田静开始破译“秦俑密码”,这一干就是30年。
 

秦陵博物院研究员、副院长田静在讲述自己的工作
 
  2007年,我走上管理岗位,分管接待工作,我想:秦兵马俑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培养一支与世界奇迹相称的服务团队势在必行。于是,我通过业务培训、劳动竞赛、岗位比武,练内功、提素质、树形象,使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秦陵文化系列行”活动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活动;志愿队荣获“中国博协十佳志愿团队”称号。2008年以来,宣教团队多次包揽全省讲解比赛个人、团体、汉语、外语、志愿者等项目的第一名,有三十多人次获得全国、全省讲解、演讲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社会教育部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陕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兵马俑是“人间奇迹、举世无双”,赞扬我们的讲解服务“无微不至、令人敬佩!”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王强
 
  王强:让我们走进新时代,勇于新作为
 
  王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陕西省委讲师团特聘教授。2013年,获全国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入选项目;2017年,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015年,获全国高校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人物。“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表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报告会上,王强作了题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的报告,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号召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唐都花园社区的居民在聆听百姓巡回宣讲报告会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 第一,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 简单地讲,我们有钱了;第二,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简单地讲,我们开辟了自己的路;第三,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简单地讲,我们强大了;第四,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 世界这么大,应该有中国方案。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消除贫困,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大都会挽起你的手臂,一起分享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成果。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4亿人口,将消除绝对贫困!这在世界历史上有过吗?没有。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吗?没有。这是几十年薪火相传、持续奋斗的结果,这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结果。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
 
徐立平:劳模精神的“内核”就是爱国和敬业
 
“大家好!我叫徐立平,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的一名普通工人。四院承担着我国运载火箭、战略战术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产品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和试验任务,被称为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摇篮。我从事的工作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进行整形及缺陷挖药、修补等,具体来说,就是对装填有高能量推进剂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药面进行“微整修”。因为工作过程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被形象的称为“雕刻火药”。同时,也因为工作的危险性极大,我也收获了外界很多鼓励和认可。”在宣讲团成员中,有一位身着工作服的高个子尤其显眼,他就是曾经被央视新闻专题报道过的徐立平。徐立平是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航天基金奖等30余项奖项,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极度危险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被誉为大国工匠,当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被陕西省委授予三秦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徐立平在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
 
徐立平说: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使命和担当。由于国防建设需要,近年来,我们所生产的火箭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含能量愈来愈高。一位专家这样形容其风险:“只要用一个小钢球顺着药面滚上半米,这些高敏感的药就会被点燃,而其燃烧温度高达数千度。”而我所在的班组的工作,就是每天用金属刀具在药面上的修修铲铲,几乎就是“在炸药堆里”工作,其危险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发动机内部缺陷修补中,更需要操作人员钻进发动机内部进行操作,一旦发生危险,便丝毫没有逃生的机会。而今,当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当嫦娥玉兔的美丽神话真实“上演”、当朱日和沙场点兵刷爆国人的朋友圈、点燃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我们也更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航天工作者的自豪。我们的工作里有来自一个国家的最高认可和实力体现,更有最广大同胞的力挺和点赞!
 

唐都花园社区的居民在聆听徐立平的事迹宣讲
 
作为一名一线劳动者,我们必须紧跟新时代前进的步伐,积极适应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的新挑战,潜心钻研,提升技能,努力把自已锻造成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以过硬的职业素质,以精湛的技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干好手中的产品,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崇尚劳动,立足本职岗位,苦干实干。靠劳动来创造价值,靠劳动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时也是为我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实现“追赶超越”的发展目标贡献才智和力量。
 

长征固体动力团队成员魏小青
 
魏小青:矢志不渝追寻航天梦、追寻中国梦。
 
“我跟徐(立平)老师一样也是一名航天人,来自航天四院41所。徐老师是我们的大国工匠,他在火药上的雕刻着精准的药型,而我是一名航天发动机设计人员,我们在图纸上勾勒出中国航天的梦想与辉煌。”魏小青是宣讲团中最年轻的一位,她说自己代表的是“长征固体动力团队”,团队主要负责我国宇航运载用固体动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宇航运载等领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牵头研制了神舟系列飞船逃逸系统动力装置、长征十一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长征6改火箭固体助推发动机、长征五号火科技箭正推发动机。先后获得了陕西省五四奖章,陕西省青年文明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百姓宣讲报告会现场
 
2005年,我国开始着手进行快速响应固体运载火箭的论证工作,团队的灵魂人物王健儒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始了固体运载动力的先期论证工作,这一论就是三年。此后,团队负责完成我国首台大推力固体发动机的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工作,突破实现了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国家立项。2012年6月27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却是一个值得记入四院史册的日子,也是这支团队一生难忘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在首都北京,总装电信部组织召开了“长征十一号”的工程立项评审会,大会正式宣布:同意长征十一号工程立项!那一刻,大家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息。七年来付出的所有心血都有了最圆满的结果。
 

百姓宣讲团成员徐立平(左三)、田静(左二)、魏小青(左一)与陕西省妇联宣传部副部长张雅萍(右二)、西安唐都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姚美珍(右一)在一起
 
如今,逃逸系统不辱使命,次次成功,为杨利伟等17名航天员的11次飞行任务保驾护航,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成了航天员放心大胆去巡天的“定心丸”。没有足够的推力,大型运载火箭就无法上天,中国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将止步不前。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长征一号”到“长征十一号”,从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遨游漫步......中国航天人的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当代的航天人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矢志不渝追寻航天梦、追寻中国梦。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