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商业知识孙琦:阿里推淘宝特价版宣战拼多多?
近日,有消息称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价版的App,且已经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因其玩法和拼多多十分类似,有业内人士认为,阿里此举实为对标拼多多。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对拼多多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极限挑战》里罗志祥翻来覆去唱的那首广告歌。直到2月份,微博上一条“拼多多月度成交总额(GMV)超过400亿”的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400亿是什么概念?京东创业十年,投入以百亿记,2017年也只做到全年GMV1.2万亿,折合每月1100亿。拼多多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京东的40%,确实令人惊叹。日前,淘宝又推出“特价版APP”,正面迎战拼多多,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拼多多对于电商行业的影响力。
那么,拼多多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业内的一个观点是拼多多融合了传统电商和团购网站的基因。但是,我认为拼多多本质上和传统电商、团购商网站还是有两点差异,而且,这两点不同恰是促成拼多多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一,传统电商,例如淘宝和京东,一直在走产品和服务升级的道路。背后的商业逻辑则是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小米、网易严选、网易考拉的定位也是如此,希望为顾客推出“质量好而又不太贵”的商品。这一策略从实践上也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任何商业策略都有不足的一面。上述策略的不足则是忽视了中国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刚刚起步,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愿意为追求低廉的价格牺牲其对质量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全覆盖,这些消费者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间被接入了互联网电商这一广阔平台。而拼多多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市场的商机,成为这一市场(即面向对于价格十分敏感的消费者的电商平台)事实上的垄断者。其实,拼多多的这一市场定位在历史上是能够找到成功先例的。1982年,美国人Dave Gold开设了第一家“99 Cents Only”杂货店,专门售卖廉价产品,到2009年,99 Cents Only拥有394家分店,年营业额超过13亿美元(数字来自Wikipedia “99 Cents Only Stores”词条)。
第二,在我看来,拼多多和传统的团购网站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商家和传统团购网站合作,目的仍然是对于团购商品的促销和宣传,其本质是一件平时质优价高的商品,在某个特定时间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与此不同的是,拼多多上绝大多数商品的定位更集中在“廉价”这一属性上,并不在于“质优”。拼多多发起的砍价群,核心卖点也是“已经这么便宜的东西,竟然还可以砍价!”因此,拼多多的核心定位就是廉价,很少涉及传统团购网站对于产品质优的定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拼多多的商业模式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长期来看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拼多多成功的核心在于“廉价”,而“廉价”是最容易被复制、被学习的企业经营策略之一(尤其是当竞争对手是阿里这种现金储备和现金流充足,短期内不用考虑盈利的企业时)。因此,在我个人看来,拼多多现在并没有类似于京东的物流系统和淘宝的生态系统这样独有的、不容易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今天我们看到了淘宝特价版,明天也许还会出现“京东Lite”,后天网易也许会推出“网易廉选”。与此同时,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也是最容易被竞争对手分流的消费者。当消费者发现淘宝特价版上的东西更便宜的时候(更不用说还有淘宝的品牌形象加分),他们还会点开拼多多吗?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任何一个市场上出现更为激烈的竞争都是好事情。
(注:此文属于科教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