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安装护栏 安康残疾青年双手拼出致富路
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牟庆红)“没有腿怎么了,我还有手可以创造生活”,39岁的青年王先平眼里写满了坚定。
在陕西安康建民镇,有一家很不显眼的门店,里面灯光昏暗,机器的声音时而聒噪时而平缓,需要组装的零件有序地摆在空地上,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残疾人。小王是这家纱窗店的老板,坐在轮椅上,两只手灵巧的拨弄着轮胎,缓缓驶进我的视线。小王很瘦,头发梳得溜光透亮,有些黑的脸上有几道深深的抬头纹,大大的眼睛笑起来亲切温暖,他不太健谈,也不习惯与陌生人说客套话,但每每开口,身板挺得很直,胳膊就像两个细竹棍,上下比划。听他的朋友说,早些年,小王还没有高位截瘫的时候,会跳舞会唱小曲,是个多才多艺的“活宝”。
前奏
生活虽然坎坷 但也有所收获
我国90年代初期的时候,小王十岁左右,因为家庭十分贫困,上到小学三年级他就辍学了。他苦笑道:“当时在小学,因为家里长期交不起学费,同学们将我的书包扔出了教室,那个时候我就发誓要出人头地”。14岁,本是可以举着棒棒糖依偎母亲怀里的时候,稚嫩的他被迫选择远走他乡,父亲母亲站在村口田垄眼巴巴地看着他离开,小伙子的这一凝眸一转身换来的是一别数年。
河北砖厂是他收获第一桶金的地方,一干就是三年光景,毛头小子蜕变成为了一个能干的青年。随后,事业越来越顺心,他辗转奔波于浙江、山西、甘肃等省份,也学到了很多手艺。2009年,三十岁的小王收获了爱情,但也遭受了命运的考验,在他井下作业时,矿体坍塌砸断了他的腰间脊椎,下半身永远瘫痪,而妻子迫于生计离开了这个家。
一瞬间,小王感觉自己的世界将要崩塌,心灰意冷地带着女儿返回老家——安康流水镇。
转折
“因为女儿 我要为她好好活着”
“我女儿需要我,我要振作起来”,凭着这个信念,2013年,他拿到了残疾人驾照,买了一辆改装过的轿车,开始自己人生的新征程。小王除了照顾女儿上学,其余时间就拿来跑出租,为了节约时间,他甚至不敢喝水吃饱饭,生怕上厕所耽误时间,自己的日常起居也几乎都放在车上。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他有了更多的打算。当时安康市面上并没有一家隐形纱窗店,而自己又学过这门手艺,于是他迅速与宁波一纱窗企业联系,并取得了代理权。为了企业前期的运行,他独自一人驾驶800公里来到河北强宁市考察,作为一个残疾人,小王并没有感觉自己与正常人有什么差别,他不要助手不需要被人照顾,来到考察单位的那一刻,他的行为震撼了那个公司的所有人,一时间大家在网上纷纷晒出照片,为小王点赞。
2015年4月6日,他的隐形纱窗店终于在安康落地。
高潮
公司逐步壮大 解决多名残疾人就业
自公司成立以来,小王自己组织培训,手把手教授技艺,他的公司就解决残疾人就业50余人。
小王说:“我们这里的残疾人来自全国各地,只要你愿意学习,我就愿意留下你”,也许就是他内心的不服输不认命,他想让更多的残疾人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现在公司在职残疾人15人,通过两年的努力,隐形纱窗走进千家万户。
小王告诉我们,记得有一次给客户上门安装护栏,那家在19楼,玻璃还是封闭的,必须让工人从楼上掉线下来打孔,此时当大家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时,小王用粗绳子绑着自己的腰,做好安全措施从楼顶放到19层的位置,顺利把孔打好。当客户再次见到小王时,惊叹地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就是这个年轻小伙,总会做出很多让人心生敬畏的“出格”的举动。
2018年春节前夕,为了回馈家乡,小王自筹一万元现金,带着米面油回到老家,看望慰问56户居民。 今年3月,在汉滨区残联的帮助下,该公司入驻五里工业园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尾声
“能打败自己的从来都不是别人”
“我如果认命了、认输了,那我这辈子肯定完了,但我不愿意,我不仅自己要过好,我要让更多的残疾人加入到我的事业里,一起拥有幸福的生活”,39岁的小王说。
王先平,流水镇走出来的小伙,话很少,但骨子里有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流淌在血液里,凝结在眼眸中,就算高位截瘫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就像他说的那样,“往往能打败自己的从来都不是别人”。
一段美妙的音乐,总有起承转合,总有停止结束,但生命不同。生命,要的是律动,要的是生生不息。小王,他的世界无须仰视,没有尾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