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魔都双语特色学校的真实课堂
打破学科边界,激发无限潜能
在闵行万科双语的校园里,流传着一个琥珀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源于五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关于琥珀的课文, 而六年级的STEAM课程——“地球的历史“中,有琥珀性质、特征和如何制作、打磨的内容,于是老师便把六年级才有的STEAM课程与五年级的语文课进行衔接。故事里的这位五年级小女孩便在语文课上,对琥珀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制作和打磨琥珀。之后,她自己设计并制作了很多用琥珀做的首饰,有手链、项链、耳环和戒指等,在学校的慈善集市上售卖,引起了大家的赞叹和关注。




如果这仅仅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对于琥珀的学习,在了解和欣赏的层面上戛然而止,那么这位小女孩对琥珀的喜爱也只能停留在心里, 就不会设计并创造出那么多新颖独特的琥珀首饰。项目式的学习,就是为孩子们打破学科的边界,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项目式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闵行万科双语学校的科学周上,八年级的同学在向大家展示项目式学习的阶段性成果——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助力工具。学生们在熟悉人体肌肉与骨骼系统的工作原理之后,探究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及疾病特点,分成4个小组,就常见的老年疾病比率进行调研,并设计老年辅助性设施。展板上写着组员进行的背景调查和设计依据,有数据、归纳和推论,条理清晰, 有模有样。展板之外还有学生们搭建的实物模型。当有家长对他们的作品感兴趣,就坐在作品前的椅子上,听同学们用流利的英文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同学们还要对提问和质疑进行回应。


(闵行万科双语学校科学周)
诸如此类的项目学习,在闵行万科双语学校是一个常态。各教室门口摆满了各式各样创意奇特的STEAM课程手工作品,有细胞模型、地震检测装置、助残设备等,孩子们的创意五花八门。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轮流担任项目小组的负责人,最终参与小组项目的答辩。
项目式课程考验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们的项目课题研究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演讲能力等, 在项目式的学习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探索传统之美,历史之重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初中部的张君老师,被家长称为神一样的存在。他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独到探索,让语文变成学校最受欢迎、最活跃的一门课;他以独特的方式让所有孩子都爱上做作业,也让所有家长都感慨语文居然可以这么有趣。
让我们以“汉字起源说”的教学为例,看看他如何通过体验式学习开启孩子们对前文字时期记事方式的想象。
课堂目标在于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汉字的五种起源说(有关汉字起源,一般有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八卦、仓颉造字、图画五种说法),并能说出文字起源于图画的理由。
老师以“仓颉造字”为引子,将另四种起源说作为任务分发给学生。每组用自己的话解释某一起源说,可派代表,也可多人分工解说。最后老师在学生对汉字的起源有一个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汉字起源进行可行性的讨论并从内容、形式、台风三个维度评价。
就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讲,“结绳记事”组不仅考虑绳结的数量,还考虑了颜色可能起到的不同用途;“八卦”组的板书、“刻契记事”组的古代交易小品和“图画”组的守株待兔图画解说把难点清晰、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浦东万科学生解说“八卦说”)

(浦东万科学生解说“刻契记事说”)

类似这样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自主意识。在分配任务、解决矛盾、分享观点的过程中,体验更积极的社会情感和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在老师制定的具有一定挑战的任务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热情,提升认知能力。复杂、实时、可视化的反馈和评价则可以大大增强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如果你在闵行万科双语学校, 看到一群初中身穿各种奇特铠甲,手持“武器”,拿着自己的教案在小学部进行教学,不用惊讶,那是初中生在为小学生们教授历史课。在我们以往经验里的历史课,应该是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然后在脑海里神游一番。然而在项目式学习里,老师让学生充分参与演绎历史,并自发寻找兴趣点设计教案,让教与学并行。,整个过程学生要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完成历史人物传记的描摹,甚至细节到古罗马时期凯撒大帝的铠甲和武器,有什么特点,样式、花纹、制作的材料等等,都要符合所处历史的背景。这就是项目式课程的迷人之处。它让学生深入探究学问,亲身参与、重演历史,使得学生与历史产生连接,亲身体验。历史对他们而言,不再是书本上的一段文字叙述,而变得活灵活现。
德英乐教育旗下学校定期会举行的各类活动,如图书周、历史日、中文周、科学周等,是课堂的精彩延续。比如历史日,它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庆祝千百年来全世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它也是一个能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它需要学生前期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历史人物的深入探究,考验学生的艺术、演讲等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全方位的考验。你也许很难想象历史日当天,“李清照”、“孔子”、“康熙皇帝”、“牛顿”、“华盛顿”等众多历史人物穿越时空,齐聚一堂的热闹场景。在师生互相用各种线索来猜对方身份的过程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生平和典故都了如指掌。



任何社会型课题的项目式学习都可以用到以下的方法:PPT演讲展示,立体模型制作,博物馆学习,编写书本,戏剧表演,古装扮演……老师可以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多样的,但关注点就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通过项目式学习把想法带到生活中。在项目式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指导少,学生占主导的位置。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提供指导和建议,家长帮助提供材料,剩下的就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包括构思,执行和最后的展示。
具有内驱力的学习实践, “习得”效果更明显
作为家长的也渐渐领悟了德英乐的教学理念,孩子需要的不是中规中矩、亦步亦趋的教育,而是能够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的教育,让他能够与众不同,同时也想要与众不同。
今年暑假参观历史自然博物馆时,万科双语学校初中部的夏恺宸从容地为父母担任现场讲解,臭氧层、大洋环流等复杂概念在他口中竟变得生动而有趣,他父母惊讶之余一问才知道这些知识他早在课堂上就已经学过。
更多的家长发现,提到上学,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大,学校仿佛有无穷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课程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孩子们天生好奇,对周围未知的事物感兴趣。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成年人往后退一点,允许学生花一些时间做一些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任何年龄和任何学科都适用。“ I hear, I forget. I see, I understand. I do, I create.”这句话的意思,就如《荀子·修身》里所说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实践是学习和认知的必然归宿。课堂+活动的模式,让孩子们在项目式学习中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得真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对于直接传授基础知识,我们更倾向于传递给孩子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如文章开头所说,培养孩子全面平衡的个性,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领跑的精神,为孩子们的未来拥有健康而丰盛的人生打下基础。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广大家长的希望,也是教育最终的目的。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