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熊猫“成就”突发重病!进邵逸夫医院做了四小时手术
昨天晚上,杭州动物园紧急通报,说大熊猫“成就”猫体不适,送进医院做了个手术,手术蛮顺利,现在是很关键的术后休养阶段,所以这段时间“成就”闭门不见客,谢绝参观。
具体是怎么回事?
大熊猫“成就”
前些天突然食量小了也懒得动了
“成就”,出生于2014年7月18日,和弟弟“双好”是杭州动物园熊猫馆第五任“馆主”,兄弟俩在2016年9月离开成都老家,来了杭州动物园。
“成就”,出生时体重212克,从小毛色就灰灰的,外号“小灰灰”,慢慢长大后,毛色才变得黑白分明,去年称体重时有115公斤。
它弟弟“双好”喜欢安安静静窝在角落里,但是它,性格外向活泼、聪明机智,爱吃苹果,擅长爬树,是熊猫馆的一个“活宝”。
刚刚退休不久的饲养员张旭升,曾经在动物园照顾大熊猫38年,在他的“养猫”生涯里,他说:“成就最会吃,只挑爱吃的进嘴,也最爱洗澡……”
就是这个每天爱吃、爱动、爱洗澡的“活宝”,生了病。
发现生病,是在2月24日下午。杭州动物园副园长江志说,发现“成就”不太对劲的是饲养员。平常,“成就”闹腾得不行,老是跑来跑去的,那天很懒的样子,一直蜷卧在角落里,无精打采的。
而且,吃得也少了。平常,兄弟俩每天各要吃100斤竹叶、20斤笋、半斤苹果,还有一斤用麦麸、钙粉、黄豆粉一起蒸的窝窝头。但是,那天“成就”根本没吃完,剩了好多。
杭州动物园不敢怠慢,赶紧又联系了“成就”的老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两面一会商,根据“成就”的状况,分析可能是大熊猫排黏反应(排黏,顾名思义就是排出黏液,是由食物引起的最具特点的生理现象)。给出的第一个对策,是密切观察,所有细节都不能漏过,而且随时通报,随时沟通。
到了第二天(2月25日)一早,“成就”拉了便便,是胶冻样的黏液便。拉完以后,仍没有食欲,而且精神状态看着更差了。
再联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协商后,按消化道功能紊乱进行对症治疗。杭州动物园立即成立医疗小组,并且24小时值班,安排专人详细记录“成就”的行为表现和吃食、排便情况。
2月26日晚上,大熊猫“成就”再次排出胶冻样黏液便,但仍然拒绝吃它平时很爱吃的竹子。杭州动物园正式邀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派专家来杭州,来看看“成就”,一起诊断、治疗。
2月27日上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派了第一批专家抵达杭州,随即召开会议研究诊疗方案。
从2月27日开始到3月1日,每天早上8:30,治疗团队都会召开诊疗分析会,分析“成就”前一天的治疗情况,并布置当天的诊疗方案。
其间,杭州动物园还邀请了浙江大学动物医院专家、上海野生动物园专家对“成就”开展了B超、X光等检查,结合生化检测,初步诊断为“消化道通畅不够”。
但是,通过3天的对症治疗,“成就”的病情仍没有实质性好转。
到了3月2日早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第二批专家,也赶到了杭州。在诊疗分析会后,根据“成就”的行为表现、前期检查结果,和治疗后的动物反应情况,基本判定为“上消化道梗阻”。
“成就”做了四个小时手术 手术顺利!
到了这一步,也没别的办法了,只好带“成就”去医院。
为了进一步确诊梗阻的具体部位,3月2日下午,治疗团队带上“成就”,专门去了一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医院专家再次进行会诊。
就在邵逸夫医院里,“成就”做了很多检查,比如B超、腹腔镜探查,通过检查结果,医生给“成就”做了最终确诊,为“急性胃扩张”。
急性胃扩张,是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征。
既然确诊,该怎么治疗?
邵逸夫医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杭州动物园三方商讨后,一起决定,给“成就”做手术!采取胃切开术,排除胃积食潴留。
手术从3月2日下午5点开始,历时4小时后,顺利完成!
从“成就”生病后,医疗团队就一直陪在大熊猫旁边,觉都没怎么睡,大家都很紧张,好在手术顺利,有惊无险。
手术结束后,“成就”马上送回了杭州动物园,进行术后专门治疗与护理。毕竟在家里休养,感觉会更顺利一些。
因为术后要求,也考虑到大熊猫习性,术后7天内“成就”必须禁食,所有营养物质完全依靠静脉输入,且必须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完成,更为严重的是——
一、大熊猫麻醉清醒后,随时可能撕开腹部缝合线,引起腹部缝合口裂开,导致手术失败;
二、胃切开术可能面临缝合瘘,导致胃内液体漏入腹腔引发腹膜炎;
三、急性胃扩张后的胃麻痹随时可能出现胃液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引发呼吸窒息。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动物的死亡,这给医疗和护理团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尽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杭州动物园组成的联合抢救团队,24小时昼夜不停地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但手术后48小时内,大熊猫“成就”已经出现3次非常严重的胃液反流。
尽管3次胃液反流被成功化解,但目前“成就”的生命危险警报仍未解除。接下来的时间里,是否还会出现胃切口缝合瘘以及其它术后并发症,都还很难判断。
大熊猫的急性胃扩张,在圈养大熊猫历史上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对于该病的诊疗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尽管面对诸多困难,联合医疗护理团队依然24小时昼夜不停地密切关注“成就”术后病情发展变化,并根据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医疗支持和护理措施调整,期待“成就”尽快脱离危险期并早日康复。
大熊猫每天吃啥
听上去,大熊猫“成就”生病,主要问题是出在肠胃上。会不会和吃有关?
杭州动物园里的大熊猫,每天两顿,上午8:30,下午3点,都会准点开饭。每只每天要吃100斤竹叶、20斤笋、半斤苹果,还有一斤用麦麸、钙粉、黄豆粉一起蒸的窝窝头。
100斤竹叶、20斤笋,是秋、冬、春季的固定搭配。只有夏天不一样,夏天天热起来,大熊猫和人一样也会食欲下降,对着晒得蔫蔫的竹叶总提不起劲。那时,竹叶减量到60斤,笋加量到50斤。
比起竹叶,大熊猫更爱吃笋。笋水分足,口感也好。但食谱里一定要竹叶多笋少。
江副园长说,笋就像我们吃的“菜”,味道好但不能当主食;竹叶就相当于“米饭”,富含竹纤维,适合大熊猫的胃部消化。如果少了竹叶刺激,它的消化功能就会减退。
大熊猫在杭州算是“口福”好啦。毕竟安吉离得近,竹子砍下当天送到,每周送个两三次,吃得新鲜。
杭州大熊猫吃的笋,首选鞭笋,吃着嫩嫩的。动物园也有意让它多吃,因为鞭笋都是竹根边上冒出来的,没有用过化肥肥料,对身体好一些。可惜就是贵,经常几十块一斤。
买不到鞭笋了,就上春笋。最常见,也便宜,一般10元钱左右,水分足、口感好,大熊猫也喜欢吃。
偶尔,动物园会给大熊猫换换口味,上一些毛笋、淡竹笋,每次都不多,算是丰富它的小饭桌。
这些笋都是杭州本地货。像四川九月笋,杭州就没有。
再来说竹子,品种更多,差不多有7种。最多的是毛竹,相当于它每天的主食,个头很大,竹叶茂密,一根竹子就像一个大扫帚,能啃上小半天。
淡竹是细长一根,吃得要少一些;红竹、大叶竹、水竹更少一些,是拿来偶尔换口味用的。
还有四季竹,就是绿化带里最常见的那种。叶子嫩,是大熊猫最爱的竹叶。但动物园一直尽量少给它吃,因为量太少了。
“成就”病况如何发展?今天,杭州动物园将召开发布会,通报“成就”病情。我们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成就”的最新情况。
大熊猫“成就”正在做手术。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