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让公平正义看得见——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向纵深拓展侧记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8-02-27 17:02:27
司法公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根据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 (陈羽)司法公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根据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中国庭审公开网……随着四大平台的陆续建成运行,司法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部重要流程节点实现信息化、可视化、公开化,构建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司法公开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2月5日举行的第二十一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这样说。

公平正义实实在在看得到

岁末年初,不少法官、律师的朋友圈被一份文书刷屏了!原来是几个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摘自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篇《驳回申诉通知书》,长达16页的篇幅首先将它和普通的驳回申诉通知书区别开来,大量的辨法析理对申诉理由一一予以回应,哪怕是申诉人对法律和学术观点的片面理解,同样予以释明澄清。

这是一起特殊的诈骗案,申诉人孙德控制的金达航票务公司负责代理销售南航公司客票,在接受旅客订单后,孙德等人先在南航公司官方网站购买低价的远期电子客票,再利用南航公司ICS工作号擅自将客票的出行日期更改为旅客需要的近期电子客票,并向旅客收取高于远期客票价格的票款,以此赚取差价386万元。二审判决认定其构成诈骗罪,孙德认为二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其行为不构成诈骗罪,提出申诉。

申诉审查期间,承办法官魏海调阅了一、二审全部卷宗,逐条研究了孙德所提的申辩理由,对于孙德提出的其行为不具有欺骗性的理由,予以驳回并释明:“根据间接正犯理论,被告人利用他人履行职务(包括正当履行职务和失职渎职)或者其他行为(包括正常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向被骗人或被害人本人间接实施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也应认定为被告人实施的欺骗手段。”关于孙德提出其更改机票行为,只成立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申辩理由。驳回通知书指出:“单论该行为,确实可以构成破坏计算机系统罪,但综合全案事实,该行为仅为实施诈骗犯罪行为中的一个环节,可被诈骗犯罪所吸收,根据罪数理论和处断原则,应择重罪即诈骗罪处断。”

文书上网后,网友纷纷感叹:驳回申诉通知书还可以这样写!如果所有文书都这样释明,法院的信访处可以关门了!当被问及撰写初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魏海法官说:“二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仍然不服坚持申诉,引用了某位著名法学教授的论述为自己辩解,还约我到监狱听他当面‘授课’,批评我们法官‘不懂法’,如果不把文书写细,不把道理说透,简单驳回的话,他肯定不服。本来是为了以理服人,没想到文书上网以后,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

一份好的文书,不仅仅让当事人明法识理、息诉罢访,还能通过公众平台让普通群众受到法治教育、感受司法的温度。

“人民群众因接近司法而了解司法,因参与司法而认同司法,因理解司法而信赖司法。只有把公开交给人民,人民才会更加信赖司法。”最高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李亮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公平正义不仅要做到,更要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看到。

法治思维简简单单学得到

打开中国裁判文书网,通过关键词搜索十篇同类案件裁判文书,找出处理该类纠纷的法律依据以及法院论理,依此进行矛盾化解——这是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罗村村支书邹国扬创设的“邹式十篇调解法”。这套办法让他连续两年在当地获得“金牌调解员”的荣誉称号。

一次,出嫁女张某因娘家土地征收补偿款未获分配,与其兄张山某产生纠纷,张山某认为农村风俗是“嫁出门的姑娘泼出去的米汤”,张某无权要求分配娘家的土地征收补偿款,情绪激动的找到邹国扬要求其评理。邹国扬问明情况后,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输入“出嫁女 土地征收补偿款 分配”的关键词后,让张山某自选十篇并阅读,看看法院是否支持其请求,张山某在看完五篇判决书后,态度大变,主动要求邹支书联系张某调解,最终两兄妹心平气和的把事情处理完毕。

和枯燥的法律条文相比,裁判文书能够直观地查看案情,通俗地理解法律,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普法效果事半功倍。海量的裁判文书上网为“类案同判”带来了可能,统一裁判尺度,最大限度实现公平正义。

有了纠纷查一查,可以定纷止争;诉讼过程查一查,可以明确预期;诉讼之后查一查,可以案结事了。

2017年9月,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就出台规定:“鼓励当事人、代理人庭前提交先例裁判和与本案有关的法律观点、裁判规则引证己方相关诉讼主张。”

在原告柴达木农商银行因银通小额贷款与德令哈信达担保公司担保合同纠纷一案中,因涉及金钱质押效力认定中的“金钱特定化”认识问题,当事人争议大,法院内部也因各地裁判规则不统一存在分歧。当事人向合议庭提交了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到的案例,经合议庭审查,该案例是最高法院发布的第54号指导性案例,合议庭采纳了该案例中的裁判要旨。

“提交先例裁判”受到律师和当事人的欢迎,法官也从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获益良多。

2017年,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多起证券欺诈责任纠纷案件,承办案件的法官拿到案件一时“蒙圈”了,这是在月湖区首次出现证券欺诈责任纠纷件。因为平时没接触过证券案件,也不太了解证券相关知识,一时不知到从何下手。

抱着试试看想法,承办法官进入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证券欺诈责任纠纷”,网站马上反馈出27件相同案由的判决书,其中以北京、上海的类似案件居多。通过对其他法院类似判决书的研究和学习,了解了相关业务办理流程,通过对类似判决书引用法律的梳理,也弄清楚了相关法律规定,思路一下清晰了。承办法官马上找准切入点,并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质证,归纳争议焦点,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三起证券欺诈责任纠纷都以调解结案。被告公司负责人对承办法官竖起大拇指说道“你们法官真厉害,对证券业务也这么了解,您说到的一些证券操作规则只有我们公司一线老员工才清楚,真是厉害。”

虽然证券类案件在月湖区算新类型案件,但在沿海发达地区可能算是常见类型案件。文书上网让全国各地法院各种类型案件都能在网上查到,给了像月湖区法院这类处于中部地区的基层法院法官更多学习发达地区法院审判经验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吸取其他地区法院法官的审判经验,拓宽视野,提升审判水平。

海量数据切切实实用得到

截至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共公布全国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4260余万篇,访问量超过132亿次,访客来自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布执行案件3598万余件,被执行人信息5189万余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2万余条,为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庭审公开网已经覆盖全国各级法院(全部法院已接入),累计直播庭审64万场,主网站及关联网站总观看量超过48亿次,最高日直播量超过3600场,为人民群众足不出户观看各级法院案件庭审实况提供了便利条件。

海量的司法裁判数据,利用方式花样百出。

有当事人用其来找律师——通过比较代理案件审理情况的方式,“精挑细选”精通相关业务领域的、有一定胜诉率的律师作为案件诉讼代理人,“一看他打过的官司文书,心里就对这个律师(水平如何)有底了。”西安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位当事人说。

有法官用其来写论文——贵州省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原研究室主任兰美海,2016年7月在中国裁判网搜索案例,收集数据材料,并对其分析,完成了《民事裁判文书瑕疵补正程序之完善》学术论文,并获得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八届学术论文征文二等奖。

有公司用其来管理企业——2016年3月,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始“全员全业务法律风险点防控体系研究与建设”,搜集了近年来电力企业运检专业相关的全部公开裁判文书,通过技术手段将裁判文书中的信息进行技术提取和数据分析,总结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给出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为提炼管控依据、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这种新型工作模式,改变了以往风控工作“吃一堑,长一智”的高成本模式,以已经发生的案件作为“前车之鉴”,识别基层工作中的风险点。

李亮介绍,司法公开带来了“五项效应”。通过诉讼案件的全流程、全节点司法公开,保障诉讼当事人参与诉讼的各项权利,保障社会公众充分行使知情权、监督权;通过公开各类生效裁判文书,服务律师执业,为律师在代理各类诉讼案件过程中理清思路、形成观点、阐明意见提供专业指引;通过司法数据公开,服务法学研究,为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发现社会现象、研究司法政策提供权威学术资料;通过汇聚海量司法数据,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平安中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积累数据基础;通过统一裁判标准,服务执法办案,监督制约审判权力,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依法审慎履职,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公开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诉讼当事人的隐私如何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切实保护当事人信息安全,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公开工作中专门设计了三项信息保护机制。

一是依据法律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未成年犯罪的等5类案件的裁判文书不予公开;二是依规删除拟公布裁判文书中涉及当事人身份财产内容的5类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三是依规对案件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姓名进行隐名处理,如刑事案件被害人、未成年人等。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赵某等共有物分割一案,通篇涉及婚姻、继承等案情,委托代理人为赵某配偶,如不进行技术处理,势必暴露个人隐私,不利于家庭团结,如按相关规定采用删除个人隐私内容的技术处理方式,则裁判文书没有具体案情,丧失了裁判文书公开的价值,承办法官将裁判文书匿名处理后上网公开,既保护了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又保证了该类型裁判文书公开后对他人的教育和指引作用。

学法、懂法、尊法、用法……老百姓的法治思维在司法公开的阳光下萌芽,法律工作者的智慧树在司法公开的阳光下长大,最终,成就了法治中国的枝繁叶茂万木葱茏。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