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陈士橹为航天事业奉献毕生 科学风范和精神力量感召后人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8-02-27 11:57:24
“他一生的命运都是和国家航天事业密切相连的,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仍艰难地戴上助听器收看航天的相关报道。”陈士橹的女儿陈清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叹说。作为知名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是新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陈士橹院士(资料照片)

“他一生的命运都是和国家航天事业密切相连的,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仍艰难地戴上助听器收看航天的相关报道。”陈士橹的女儿陈清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叹说。作为知名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是新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对我国新型飞行器设计和研制贡献深远;他开创了我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2016年4月24日,陈士橹先生因病去世。虽已故去,但他的爱国情怀、科学风范和精神力量,仍在激励和感召着一批批后来人。

勤耕苦读立志航空报国

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出生于浙江东阳。1945年6月,25岁的陈士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留校任助教。后来又先后在北京清华大学航空系、上海交大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任教。陈士橹女儿陈清怡告诉记者,1956年,高教部决定在全国高校中选派100名教师赴苏留学,华航争取到了12个赴苏联留学名额,父亲很荣幸地成为首批12人中的一员。留学期间,父亲刻苦钻研,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苏联学生需要三年半才能完成的副博士学位论文,成为我国在该校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守护几近中断的航天教育

1959年,华东航空学院西迁。留学归来的陈士橹受命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导弹系(后改为宇航工程系)。在筹建宇航工程系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父亲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办公室。陈士橹带领教师编写的教材后来也成为全国国防院校飞行力学专业的范本。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宇航专业的“撤并”危机一波多折,前后持续了十余年,他也多方奔走呼吁了十余年。陈士橹的远见和坚持,让宇航工程系最终被保留下来。西北工业大学也因此成为国内航空高校中唯一的自开办航天专业以来就没有中断过的学校。从筹建宇航工程系到卸任,陈士橹连续在系主任岗位上工作了24个春秋。为铭记陈士橹为创建宇航工程系作出的贡献,学校任命他担任航天学院名誉院长。他是西工大第一个被任命为名誉院长的人。

披荆斩棘攻克难关践行使命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与美国签署“澳星”发射服务合同,随即全面启动研制用于发射“澳星”的CZ-2E捆绑式火箭。实现从串级到捆绑式的跨越,面临一大堆技术难题,陈士橹及其团队经过18个月夜以继日的仿真验证,建立起动力学模型,最终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澳星”项目的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运送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就是“长二捆”发展完善而成。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载人飞船工程研制,为确保宇航员安全,必须掌握火箭故障检测诊断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攻关项目,落到了陈士橹及其团队的头上。彼时,他已年逾古稀。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摸索和大量的调研分析,团队最终提出周密的解决方案。

1994年,因在飞行力学领域的杰出成就,陈士橹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11月24日,陈士橹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西工大第四位当选院士的教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