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组学技术揭示拔罐疗法科学原理
据了解,在以往的报道中,拔罐疗法研究者的关注点多在于拔罐处的皮肤温改善、血压、热效应以及血氧含量或者受试者的客观感受评分。该团队使用小鼠拔罐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建立的脂质代谢组学平台研究发现,拔罐后健康小鼠体内抗炎脂质(如PGE1, 5,6-EET, 14,15-EET, 11 10S,17S-DiHDoHE, 17R-RvD1, RvD5和14S-HDoHE),显著升高,而促炎脂质(如12-HETE和TXB2)明显下调。
通过体外实验,课题组进一步发现拔罐疗法能减少脂多糖诱导的腹膜炎老鼠模型腹腔液中的促炎介质TNF-α及IL-6的产生。该研究说明拔罐可引起体内抗炎、促消退脂质成分的升高,促炎脂质的减少,为其促进机体免疫自稳提供了科学依据。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