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帮首次发布中国肺癌患者真实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肺癌帮”APP上线一年以来,已经吸引了上万名用户,在“全球肺癌关注月”到来之际,我们从中抽取部分用户真实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次发布中国肺癌患者真实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介绍
◆参与本次调查的APP用户为肺癌患者或其家属,其中家属比患者多一倍。
肺癌高发人群在45岁以上,尤其是60-74岁,这部分人群还不太擅长使用APP,更多的是其子女在使用;一些肺癌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原因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参与;有些家属隐瞒患者病情。
◆参与调查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3:2
相比女性,男性吸烟者数量更多,吸烟是肺癌的确定致癌因素,戒烟对肺癌的预防至关重要。
二、哪些肺癌症状最常出现?
在参与调查的患者中出现体重减轻的最多,另外,持续性咳嗽、胸痛、刺激下干咳、食欲不振、胸腔积液也是较常见的症状。
如果出现体重减轻、持续性咳嗽、胸痛、刺激下干咳、食欲不振等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尽快就医,以排除肺癌可能或及早确诊。
三、哪种肺癌类型最常见?
◆参与调查的患者中,大多数为初诊患者。
初诊患者对疾病不了解,需对肺癌知识的需求最强烈,更愿意积极地与病友沟通来参考他人的治疗经验。
◆参与调查的患者中,近20%的患者诊断未明确,在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中,小细胞肺癌占比14%,非小细胞肺癌占比86%,其中肺腺癌占66%,其次为肺鳞癌占比为17%。
◆调查中,非小细胞肺癌IV期患者占比近半数。
由于早期肺癌比较隐匿,难以确诊。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对于肺癌高风险的患者,目前唯一可降低死亡率的早期癌症筛查的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扫描。
四、肺癌更易转移到哪里?
调查发现,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最多为33.06%,其次为骨转移24.26%,脑转移14.00%,对侧肺转移11.45%。
五、有多少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
参与调查的患者中,进行基因检测的人群达到47%,另53%的患者未进行基因检测。
随着靶向药物的快速发展、患者及家属的疾病教育加强,越来越多的患者意识到进行基因检测的重要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基因检测的用户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占比最多达到45%,其次为ALK突变患者占比9%,KRAS、T790M突变均接近3%,此外,还有31%的患者无突变项。
亚裔人群和我国的肺腺癌患者是EGFR基因突变的高发人群,EGFR 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约为 40%-50%左右。此次调查的结果与以往的报道相符。目前针对EGFR突变的第三代靶向药已经在中国上市,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
此外,非小细胞肺癌ALK 阳性的发生率为 3-7%,中国人群肺腺癌ALK 阳性率为5.1%,基于我国人群的研究发现在年龄小于 51 岁的年轻患者中,ALK 重排的发生率高达18.5%;也有研究发现在年龄小于 40 岁的年轻患者中,ALK 重排的发生率近20%。目前ALK抑制剂已经发展到第二代,除了国内上市的一代药物克唑替尼,还有3个二代药物已经在国外上市。
六、患者接受了什么样的治疗?
●手术
◆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进行肺叶切除手术的占比最多,达到70%;调查还发现4期患者中3.92%接受了手术治疗,我们了解到一些患者被诊断为肺癌后,没有进行全面的检查而急于手术,术后发现肿瘤已经发生了转移。这种情况下不仅治疗效果不好,还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建议手术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次调查的结果仅供参考,患者具体适合哪种手术方式,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评估后来决定。
●化疗
◆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中有43.04%的患者接受了化疗。
虽然科学进步,新兴疗法不断涌现,但目前化疗仍是对抗肺癌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手术前患者可能接受新辅助化疗使肿瘤缩小已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后患者可能接受辅助化疗来预防肿瘤复发,对于转移性患者,化疗也是一种重要的全身治疗方法。
◆患者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为顺铂、培美曲赛和吉西他滨,占比分别为38.7%、33.2%、9.2%。
◆ 参与调查的患者中,最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等副作用。
通常情况下,化疗都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副作用,在化疗开始前会给予相关药物进行预防,比如止吐药来防止呕吐。化疗后出现的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治疗。相比以前,现在有更多的预防或治疗化疗副作用的方法,患者可向医生具体咨询。
●放疗
◆参与调查的患者中,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占比为8.24%。
接受放疗的患者比例较低,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中国放疗设备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有些偏远地区的医院放疗设备不足,医生推荐或患者接受放疗的比例不高。
◆患者最常见的放疗类型为普通外照射放疗。
放疗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新的放疗技术不断涌现。中国放疗先进的放疗设备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所以普通外照射放疗仍然占较大的比重。
◆患者放疗常见的副作用是乏力、食欲不振、毛发脱落等情况
放疗是一种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例如调强放疗,会不断减轻放疗导致的副作用。患者就医时可向医生咨询有没有技术更先进副作用更小的放疗技术适合自己,尽可能地降低副作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靶向治疗
◆参与调查的患者中,有57.56%的患者接受了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副作用也较小,在肺癌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都关注靶向治疗,有的甚至盲吃靶向药,不仅疗效不好,而且遭受经济损失。为了获得合适的治疗,建议患者在使用靶向药之前一定要先检查一下是否有基因突变。
◆在靶向治疗的患者中,使用易瑞沙的患者最多,其次为凯美纳和特罗凯。
我国的肺腺癌患者是EGFR基因突变的高发人群,EGFR 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约为 40%-50%左右。易瑞沙、凯美纳和特罗凯是第一代EGFR抑制剂,在中国上市比较早,使用的较多;阿法替尼是第二代EGFR抑制剂,2017年在中国获批,使用的相对较少;奥希替尼是第三代EGFR抑制剂,2017年才在中国获批,因为该药物效果非常好,有些患者到国外就诊使用到该药物,有的患者则是通过参加国内的临床试验使用到该药物,作为在国内上市不到一年的药物,在接受靶向药的患者人群中,使用比例达到较高的比例近10%,患者在肺癌帮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药信息,在第一时间使用新药为战胜肺癌增加筹码。
◆大约30%的患者服用靶向治疗会出现皮疹,其次腹泻、皮肤干燥也是患者们经常出现的副反应。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较新型的治疗方法,目前应用的患者还较少,在调查中发现,免疫治疗用户比仅为1.79%。
目前中国尚未批准肺癌免疫治疗药物,有的患者是到国外使用的免疫治疗,也有的患者是在国内参加临床试验用到了免疫治疗。
◆接受了免疫治疗的患者,在PD-1/PD-L1免疫药物(Keytrud药、Opdivo药、Tecentriq药)中,超过半数肺癌患者使用了Keytruda(PD-1抑制剂,帕母单抗)。
结语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正在被改写,亲爱的患者和家属们,让癌症从绝症变成慢性病,治疗的同时能保证生活的质量,才能够活得更久、更有尊严,才有可能等待到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的出现,最终总有彻底攻克癌症的一天。作为中国首个肺癌患者精准医疗服务APP产品,肺癌帮将始终与全国数百万肺癌患者携手同行!
(注:此文属于科教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