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艾方教育研究学生为何厌学之谜底答案,值得深思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艾方教育教育研究答案 2018-01-19 16:53:59
艾方教育研究教育12年,终于得出了学生为什么厌学这一谜底答案:我们先看看学习的本质。先思考一下:1+1+1=?这完全不用思考,每个人都知道,等于3。为什么你会下意识地知道答案是3?因为这是最简单的加法运算。但
艾方教育研究教育12年,终于得出了学生为什么厌学这一谜底答案:

我们先看看学习的本质。

先思考一下:1+1+1=?这完全不用思考,每个人都知道,等于3。为什么你会下意识地知道答案是3?因为这是最简单的加法运算。

但如果现在告诉你:我们修改定义了,1+1+1=1。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写一篇作文,一般作文由开头、主体、结尾构成,这就是1+1+1,合起来成为一篇文章,所以,1+1+1=1。从“1+1+1=3”到“1+1+1=1”,你需要多久才能将思维转变过来?一定会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时,依然会时不时弄错。

为什么呢?这要涉及到生理结构。

艾方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当说到“1+1+1”时,我们立刻想到“3”,就是因为,储存“1+1+1”的神经元,和储存“3”的神经元之间被一条通路联系了起来。这就是学习的模式:通过不断地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系,将我们散落的概念和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我们的知识网络。

两个神经元一旦建立了足够强的联系,要如何才能把它拆开?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引入第三个神经元。具体来说,就像前面的例子:通过告诉你,1+1+1不等于3,而是1,慢慢的,让你在“1+1+1”与“1”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拆开“1+1+1”与“3”之间的联系。

学生厌学或者懒学的原因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学习”与“考一所好学校”的联系就像“1+1+1=3”一样已经根深蒂固了。凡是想考一所好学校的学生读起书来都很用功甚至拼命,而对考一所好学校不抱什么希望的学生读起书来就觉得很无聊。这时候如果强行引入第三个神经元“不辛苦”或者“快乐”,那将是非常困难的了。所以,艾方觉得学习的最大障碍,不是接受新知识,而是改变固有的认知。

很多人有一种心态,知识够用就好,有什么好折腾的?现在普遍认为,中小学生学习是为了考一所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这就是“固化”了的思维模式。其实,读书学习就跟吃饭一样,是一种习惯。艾方认为中小学生读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考大学只是一条学业路径,其最终目的是圆自己兴趣爱好的人生目标,从而圆满,富足。

艾方认为中小学生厌学或者懒学的原因其实是把手段当成了目标,解决的办法无疑是改变固有的认知。在实践中,我们就是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引入第三个神经元“生动有趣”,让“学习”与“考一所好学校”的联系变成“学习”与“生动有趣”的联系。比如,我们把每一篇语文课文改编成一个短剧本,把每一节语文课变成表演课。再如,我们把每一个知识点用一个或几个故事串连起来,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知识,还能学到做人的道理,而且还生动有趣。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薰陶,从而发生质的飞跃。

(注:此文属于科教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