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城里父母发愁陪写作业 农村留守儿童无人陪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 2017-11-17 12:05:37
陈静一向自嘲“心特别大”。急诊医生禁止她下床,她敢四处溜达。父母让她找个“铁饭碗”,她偏偏跑出来创业。如今担任艺术培训学校校长的陈静,管理着30多位全职教师,与学生和家长打交道都游刃有余。唯独自家孩子的作业,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一种煎熬

无论是从山东小县城一路奋斗到首都科研院所的“学霸”,还是中专毕业、河北小城美甲店里的店员,为人父母后都会发现,曾经那种家长放心工作、孩子自觉学习的育儿思路,在自己身上根本行不通。

何玲告诉过儿子,自己小时候“没有人管”,每天回家放下书包就去写作业,写完了再出去玩儿。谁知道儿子竟然觉得这种经历不可思议,反问她:“你怎么一个人写作业呢?你的爸爸和妈妈怎么不管你呢?”

在到河北的美甲店上班前,林婷全职照顾过儿子一年,那时孩子的成绩虽然不拔尖儿但还在“上等”。儿子进入二年级后,她想给他更多锻炼,只在晚上回来陪他。结果之前两次考试,儿子的数学成绩稳定保持在五六十分。

每天的陪写作业对林婷来说都意味着煎熬。平素温柔的她在讲数学题时使劲拍过桌子,气哭了自己,也吓哭了孩子。还有一次,她看到儿子试卷上的“58分”,直接拿起手机警告姐姐,“千万别要孩子,除了惹你生气没有别的用处”。

林婷以她的有限认知推测,自己的这些烦恼可能是教科书改版带来的。她小学四年级学的钟表,五年级学的角,现在的孩子一二年级就学到了。有时她也会思考,是不是自己抓得太紧造成了孩子的不自立?但在现实面前,她根本不敢再做尝试,“再放手他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河北一位资深小学数学教师表示,如今教材确实变难了,以前一本书只有四个单元,一个单元就把相应部分的内容讲得特别透彻。现在的教材则是逐渐渗透,一年级认识钟表,二年级学习时分秒的换算。不过,她认为现在的孩子比以前聪明了,所以课本难度增加,解题技巧变得灵活,其实是一种进步。

在北京某国际学校语文教师陈兵看来,孩子之间的智商差别并不大,自理能力差才是导致现在孩子写作业困难的罪魁祸首。他举例称,有的孩子会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混装在一起,翻作业就能找10分钟;有的孩子从来不劳动,甚至班里做值日都是家长代劳的。对于这类学生,就算老师再告诉要“审题划批”,还是起不到什么效果。

与此同时,触手可及的玩具、动画片和平板电脑,也在动摇着孩子们本不牢靠的自制力。北京某重点小学的数学教师宋萍说:“现在不同了,孩子接触的媒介太多,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太繁华了,真的也是一种诱惑。”

最近,宋萍还注意到,如今繁重的课外班课程也在加重孩子的拖延心理。她班里有个女孩做作业很慢,边写边走神。直到请来家长,宋萍才知道,孩子的妈妈擅长美术和书法,每天给孩子排满了写字、画画的课外班。

“干完学校的事,我妈还得给我布置点活呢。那我索性就不着急,慢点干。”宋萍模仿孩子的语气对记者说。临睡前才把作业写完,就可以逃避家长附加的任务,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得出“边写边玩也有好处”的结论。

一道鸿沟

尽管家长将陪写作业视为一场没有尽头的苦旅,但在老师眼中,家长的陪伴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段必经之路。

陈兵今年教三年级,他估计至少有一多半家长在陪写作业。对此,他并不反对:“低年级一定要陪伴,只有习惯养好了,到高年级才能放手。”在习惯养成阶段,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写字姿势和审题能力。

一直从事高年级教学的宋萍表示,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有些孩子就有一种独立的欲望了。孩子不愿意让家长在旁边陪伴,这对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退出契机。在她今年教的五年级学生中,每个班大概只有五六个孩子需要家长陪写作业,其中大部分孩子的问题属于“低年级没有养成注意力专注的习惯”。

就在城市里的家长在网上为作业本争论不休时,农村家长的声音却意外缺失了。湖南省怀化市某乡村小学教师孙磊告诉记者,他班里的44个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只有4个孩子能够得到家长的陪伴。

据孙磊观察,这4个孩子的成绩都在前10名内,其中一个还是第一名,他们在文明礼仪方面也表现较好。至于父母管得少的那些孩子,基本上会存在拖欠作业、行为习惯不正、字迹潦草等问题。

在河南省安阳市某乡村小学工作的周芳同样表示,班里的62名孩子中,没有一个有家长陪写。“我们班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如果程度比较好的话,家长不用管,程度不好的话,家长也不会管。”

在乡村小学老师看来,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是城乡父母对陪写作业态度迥异的主要原因。孙磊将这个现象归因于现在农村流行的“读书无用论”。以前村民觉得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现在认为即使读了大学还是找不到好工作,家长也不会为学习一般的孩子重金求学。初中毕业后,当地大多数孩子的出路是外出打工。

周芳则发现,当地家长有一种很奇怪的教育观念。他们普遍非常重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但对陪伴教育却看得非常淡。这些家长甚至都不愿意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认为让他们检查和批改作业,就是给他们增加负担。

三年级刚学26个英文字母时,班里的一个孩子总是把字母Y的书写体和手写体弄混。周芳告诉孩子的家长,如果实在不懂可以让孩子在描红字帖上练习。她前前后后说过三遍,家长每次都答应得很痛快,但作业本上的格式错误依旧存在。

遇见过太多不上心的家长,周芳对挣扎在作业本里的父母反而更加佩服。她认为,家长对孩子未来寄予厚望,才会觉得陪写作业很累。想要孩子成长,一定需要家长付出很多努力,这个是家长本来应该做的。

“陪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年。尤其是小孩以后上了初中、高中,跟家长分开的时候,家长就会特别想念。我希望这些家长都可以珍惜这段陪伴孩子的时间,然后尽力陪他们。”周芳说。

但对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掏出作业的林婷来说,控制焦虑仍然是很难做到的事情。田字格上的字迹出现又消失,作业本见证了她每次“发疯的样子”。因为最近孩子考砸了期中考试,她再次选择了辞职带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