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棵救过人命的古槲栎树
在陕西安康汉滨区坝河镇二郎村濮砣山,就有这样一株传奇古树,它的名字叫“槲栎树”,树龄500年,为国家一级挂牌保护古树名木,粗约6米,树冠直径20多米,树高约为30米,枝叶繁茂,长势奇特、风姿绰约,尤其是树身枝桠交接处长满无数个造型独特、千奇百怪的疙瘩,有的像人头五官齐全、有的像罗汉憨态可掬、有的像怪兽狰狞可怖,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据当地村民讲,这里的古槲栎树原来有两棵,东西对峙,人称雌雄树,东树为雌,西树为雄,种子富含淀粉,可以制作凉粉,也可磨面,还能酿酒,其材质较为坚硬,可作房梁椽檐,在饥荒年代,村民们用这两棵树的果实充饥,救过无数穷人的命,所以村民爱树如爱命,叫它们“救命树”。可是,在清朝道光26年(1846年),地主乘村民不备悄悄砍掉了西边的雄树,接着准备砍掉东边的雌树时,被村民发现,他们纷纷上前阻止地主砍伐这棵“救命树”,其中30人自发捐资购买此树“充公”保护。随后村民们在古树旁立碑记载了这一感人事迹,并嘱托子孙后代一定要保护好这棵仅存的古树,该碑高95厘米,宽50厘米,距今已经71年,碑文已不太清晰,其内容在《安康碑版钩沉》中有所记载,其传奇故事成了古树保护的活教材。
在古树旁有一座鱼妇庙,是为传说中的鱼妇修建的,据《山海经》中《大荒西经》曾经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当地人说鱼妇垭就是鱼妇居住的地方,所以修庙纪念,该庙修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但是其建筑精巧别致、气势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畏,期间经村民多次集资捐款修缮,如今焕然一新,香火旺盛。
一棵古树、一块石碑、一座古庙成为大山里的一道靓丽景观,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前不久,应住在该村的老同学邀请,再次前往美丽的濮砣山踏青,发现这棵古树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中依然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悬挂在树上的红布随风舞动,摇曳生姿,好像一位身披绫罗绸缎的美女,在用欢快曼妙的舞姿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又像是在为这个美好的时代狂欢,好不惬意。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