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推动数字创意产业新提升 消费季2017当代中国数字艺术展在京开幕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7-11-13 14:37:39
近年来,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在宏观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2015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市场规模约为1 17万亿,同比增速为30 96%,2016年约为1 45万亿,同比增速为25%。在国家政策的力挺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数字创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在宏观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2015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市场规模约为1.17万亿,同比增速为30.96%,2016年约为1.45万亿,同比增速为25%。在国家政策的力挺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数字创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作为首都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以下简称消费季)深度挖掘文化与科技的关联性,推出30余项紧扣数字创意产业提升主题的活动,助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11月11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承办的2017当代中国数字艺术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艺术基金副理事长赵少华,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处长郭涛、北京市文资办副主任董殿毅、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刘占文、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泓妤、副秘书长曹升、李晶、张明溟等出席了开幕式。
2017当代中国数字艺术展作为一项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新布局,推动数字创意产业新提升。同时,也是国家对中国数字艺术的高度重视,对从事中国数字艺术所有人员的认可和重视、鼓励和褒奖。
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艺术基金副理事长赵少华,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北京市文资办副主任董殿毅、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刘占文、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泓妤分别进行了致辞,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艺术基金副理事长赵少华致辞)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致辞)
(北京市文资办副主任董殿毅致辞)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刘占文致辞)
 
(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泓妤致辞)
 
随后,各位嘉宾与观众在主办方带领下参观了参展作品。艺术展以“艺术与科学的对话”为主题,体现了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最高境界。共分为“科技与智造”、“生态与人居”、“信息与智能”、“自然与生命”四大板块。
参与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和高校老师中,很大一部分是活跃在当今艺术圈和数字新媒体界的佼佼者,其中,许仲敏的装置艺术作品、李洪波的实验艺术雕塑头像作品,都在当今世界科技装置艺术和实验艺术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潘鹤先生的和平少女雕塑与陈复澄先生的拓片作品和砚台雕刻作品代表了老一辈艺术家精湛的艺术功底,习主席也曾对此拓片作品高度评价;马永强、陶娜、彭斯等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艺术家对传统绘画在科技艺术主题创作领域的探索和追求;以黄可一、吴秋龑为首的青年数字媒体装置艺术家们也为本地展览奉献了惊奇美幻的视觉大餐;在当代雕塑艺术领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致敏、著名雕塑家孙本龙等雕塑艺术家为本次展览提供了精美的当代雕塑科技主题创作。


作为第五届消费季“智启未来”板块活动,此次艺术展既呈现了当代艺术继承传统基因、开创新领域的特色,也体现了数字科技对艺术本身的推动,进而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届消费季设立“智启未来”主题板块,围绕“设计+”、“科技+”、“网络+”等时代特色,整合文化电商、票务平台、网络视听、数字阅读、在线旅游、网络教育等领域代表性企业,汇聚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等方面尖端产品,推出30项左右智慧引领活动,让消费者全面感受数字创意和科技元素为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美好。
 
据悉,本届消费季围绕“文荟北京 质惠生活”的主题,以“一榜两会引领、六大板块支撑、四类空间拓展、十六区协同联动”为格局,紧扣“三个文化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数字创意产业提升等时代主题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充分体现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内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市场,以形成文化消费新特色,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7-11月,万余场次惠民文化消费活动将在北京登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