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石泉熨斗的种烟能手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石泉熨斗种烟 2017-11-10 10:26:35
已经60岁的王付友是中河村五组的贫困户,也是全村唯一一家种植烤烟的农户。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珍)已经60岁的王付友是中河村五组的贫困户,也是全村唯一一家种植烤烟的农户。

在早年,跟他一起种烤烟的还有七八家,后来囿于技术短板,大都放弃了经营。只有王付友因为“出门打工没人要,在家里整点产业养活自己”,一心坚持至今。现在他已经是种植了三十亩烤烟的大户,今年一年收了共4000余斤成品。其中一等品就有一千多斤,待今年的这批货全部售出,至少能增加五万元的收入。

王付友种植烤烟,是与安康的烟草公司签的订单合同。种苗全部由公司配发,每一批种苗的亩产量都有严格规定,超额拒收。最早开始种植时,王付友家里只有几亩地,每年只有几百斤的产量。决心想要依托产业寻找增收路子的王付友知道,想要脱贫,想要致富,几亩地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

刚好在这个时候,为大力支持农户发展产业,政府出台了各项扶贫贷款及资金奖补政策,通过镇村的帮助,王付友顺利贷了五万元贴息贷款,流转了二十多亩土地,将烤烟的种植规模扩大到了三十亩,建成了两间烤房,每间房一炉能烤五百多斤。此外,他还利用这笔钱,买了20只兔苗、养了2头白猪、3只羊,以及2桶蜜蜂。

“计划明年再流转个十几亩地,再建个烤房,把规模往大的做”。对于这项“独家”产业,王付友踌躇满志。因为经过多年的种植,他已经摸索出了经验。烤烟是个技术活儿,尤其是这种签单的方式,对种植、烘烤,以及运送都有极高的标准和要求。最后的成品品级越高,价格越高。王付友在镇村的宣传号召下,积极参加烟草公司、镇上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习方法,总结经验,烤出的烟质量越来越高,一等品也越来越多,从以往的几十斤逐渐增长到现在的几千斤。

王付友家里只有三人,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只有他和妻子朱金兰在家操持着这些大小农事。可今年不同以往,30亩地的烤烟,两双手怎么也忙不过来。王付友便从村上请了十几个人给他做点工,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贫困户。一季烤烟忙下来,每个人至少都能拿到上千块的工钱。

“一人兴邦,万人受益”。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这一良好势头,正是发挥了产业脱贫的规模效益与集体效益。自2015年以来,熨斗镇整合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成立木竹山公司帮扶贫困户,不仅统一包装销售农副产品,还搭建平台鼓励有想法的村民依托木竹山品牌创业就业。熨斗商会“万企帮万家”,集合熨斗能人商人,与贫困户制定一对一结对子帮扶计划,形成“先富带后富,共享致富路”的氛围。此外,更有熨斗新民风办公室组织本地乡贤以“诚孝俭勤和”为桥梁,搭建文化与思想富足的平台。多样化多平台的帮扶政策,让越来越多有想法的农户参与到产业建设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又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以点带面,能人兴村的良好局面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两天,王付友正联系车准备运送一批烟草去安康。清亮整齐的黄色烟叶满满当当堆了好几间屋子,一座座黄澄澄的小山堆,映衬着夫妻俩眉眼间溢出的笑颜,也代表着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把烟烤好,把日子越过越好,早点脱贫,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王付友诚恳地说道。现如今,他们在村上安置点买的房子内部装修已经完成一半了,住房问题得到解决,贫困户的帽子也终于能摘下来了。看着新家一点点被完善被装饰,自家的产业也顺利扩展、规模渐显,王付友夫妇俩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连声说着“政府政策好啊”。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