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职场年龄鄙视链:针对老和小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7-10-27 10:24:44
你是不是也觉得,四五十岁的人在互联网方面比较迟钝,而年轻人对高科技一玩就上手?换个角度,你是不是倾向于认为,年轻人容易自命不凡、眼高手低,而年纪大的老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兢兢业业、踏实可靠?
你是不是也觉得,四五十岁的人在互联网方面比较迟钝,而年轻人对高科技一玩就上手?换个角度,你是不是倾向于认为,年轻人容易自命不凡、眼高手低,而年纪大的老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兢兢业业、踏实可靠?

  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入了“年龄歧视”的坑。

  “年龄歧视”一词最早由老年学家罗伯特·N·巴特勒提出,用于描述对中老年人的歧视现象。如今,这个术语已经扩展到了各种基于年龄的歧视,无论它针对的是小朋友、青年还是老年人。

  人们会根据性别、种族甚至年龄的社会分组形成对他人的一般印象,这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这种刻板印象也会误导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并由此造成社会的不公平。资源稀缺、机会有限的职场就是年龄歧视的重灾区。

  比如在美国,每5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人的年龄在55岁以上,而根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统计,接近65%的劳动者称自己曾经历过年龄歧视,其中58%的人相信一旦年满50岁,就将体验到形形色色的歧视。美国均等机会委员会的报告则披露,劳动者提出的控诉中,约有1/4与年龄歧视相关。

  不过,年轻人也并不是年龄歧视的绝缘体。不少心理学研究都发现,职场上的小鲜肉经常被扣上“懒惰”“傲慢”和“不负责任”的帽子。

  更有趣的是,根据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丽莎·芬克尔斯坦等人的研究,其实年轻人在职场中的受到的来自同事的歧视比中老年员工更严重,而这些不公平的预判会让他们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变得趋于回避和充满戒心。

  55岁的嫌弃25岁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25岁的逆向歧视55岁的“半截身子埋在土里”。职场中的年龄鄙视链似乎是条循环的“莫比乌斯带”,一老一小都可能成为弱势:年轻人可能因为被认定“缺乏经验”而被迫接受较低的工资,年长的老员工则可能难以得到提拔或找到新的工作。

  美国科学院院士苏珊·费斯克认为,关于特定年龄段的刻板印象往往折射出其他人希望这个群体如何行事,比如年轻人群在认为年长者“迟钝”“僵化”的背后,是自身“继承”和“消费”资源的诉求:年轻人认为年长者已经有过“自己的时代”了,现在是时候给新生代腾地儿了,那些日渐稀缺的资源应该越来越多地集中在自己这一代身上。

  与此同时,年轻人对年长人群的认同感也存在刻板印象。他们通常认为年纪大的人应该有与年龄相符的行为,而不是尝试通过着装或言语等方式“窃取”属于年轻人的标签。(韩晓晨)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