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金秋好时节,硕果庆丰收。为期四个月的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也在前半场收获了不俗的成绩,下半场的精彩惠民活动也将持续带给广大北京市民惊喜的体验。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视听飨宴”板块活动2017北京喜剧艺术节正在火热开展。
金秋十月,金秋好时节,硕果庆丰收。为期四个月的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也在前半场收获了不俗的成绩,下半场的精彩惠民活动也将持续带给广大北京市民惊喜的体验。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视听飨宴”板块活动2017北京喜剧艺术节正在火热开展。
2017北京喜剧艺术节由北京喜剧院、北京大道文化节目制作有限公司主办,国家大剧院、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名誉主办,10月13日至12月17日,特别策划“喜剧有经典”、“逗你没商量”、“京味很地道”三大演出板块,在北京喜剧院集中展演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丹麦五国喜剧表演艺术家的9台37场喜剧佳作,陈佩斯、陈薪伊、詹瑞文、保罗•纳尼等喜剧大家纷纷拿出看家好戏,给观众带来专属于喜剧艺术的视听盛宴。
10月13日至15日,詹瑞文戏剧工作室《意乱情谜》为本届喜剧艺术节开幕。该剧由香港喜剧大师詹瑞文根据法国著名喜剧/闹剧之父——乔治•费多经典作品《自由贸易旅馆》改编,用一场麻烦不断的荒诞情事和一场“细思恐极”的意乱情谜,为“喜剧有经典”板块开篇。11月16日至18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带来黑色音乐喜剧《福尔摩斯之死》,该剧基于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传奇人物形象夏洛克•福尔摩斯而创作,采用剧中剧的编写形式,融合惊悚、悬疑、闹剧和英式黑色幽默,智慧破解完美杀局。12月1日至3日,美国运动集市剧团带来《3站台》解构契诃夫名剧《三姊妹》。该剧戏剧化地摆脱了原作中的维多利亚时代背景,用欢快的动作、舞蹈、歌曲和幽默将契诃夫的剧作面向新生代观众进行了全新演绎。此外,由陈薪伊导演执导国家大剧院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莎翁喜剧经典《威尼斯商人》即将于12月14日至17日再度登台北京喜剧院,将莎剧蕴含的诙谐幽默和深刻讽刺带给广大观众,并为2017北京喜剧艺术节闭幕。
“逗你没商量”演出板块汇聚了三台搞笑满分的肢体幽默剧。其中,俄罗斯圣彼得堡赛蒙扬奇剧团的经典剧目《瞧这一家人》已于10月19日至22日率先亮相。这部曾在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上一举成名的喜剧佳作,在去年的北京喜剧艺术节中也收获中国观众的喜爱与追捧。著名丑角大师斯拉法•帕拉尼将浓郁的俄罗斯式幽默汇集在这部作品中,专业的小丑演员们将快乐、风趣、滑稽甚至疯狂的六口之家的喜怒哀乐传递给观众,演出在漫天飞舞的白色纸条中达到了高潮,台上台下嗨翻全场。10月26日至29日,英国痴人妄语剧团将带来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喜剧作品《高兴起来》。该剧以闹剧的形式,配合极简的台词、丰富的肢体和夸张的表情,打破规则的演出形式吸引观众投入到表演当中,《泰晤士报》曾评价该剧:“让年轻人从头到尾都觉得参与其中。”11月4日至5日,被誉为“启迪人类心智的小丑”保罗•纳尼将带来一部温暖幽默的视觉喜剧《杰克的花式冰淇淋》。该剧根据罗伯特•史蒂文森的经典小说《杰基尔和海德先生 》(《化身博士》)改编,但剔除了原著中的哥特式恐怖,文学作品中善与恶的争斗,被保罗•纳尼以其独特而充满活力的幽默喜剧方式所诠释。凭借巨大的气球和可以自制冰淇淋的乐趣无穷的冰淇淋推车,胖胖的小丑将带来一场花式冰淇淋摇滚派对。
本届喜剧艺术节还有两部“京味儿很地道”的本土原创喜剧佳作即将鸣锣开演。11月8日至12日,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主创班底实力打造的《北京邻居》即将首次登台北京喜剧院,该剧由著名话剧编剧傅玲、导演唐烨改编自老舍文学奖获得者荆永鸣的小说《北京时间》,讲述上世纪90年代外阜来京的“北漂”和胡同大杂院中的“北京土著”同在一个屋檐下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而由大道文化出品、陈佩斯导演携手杨立新主演的舞台喜剧《戏台》,也将于11月23日至26日重返北京喜剧院舞台。这部“叫得响也留得下”的作品自2015年北京喜剧院开幕首次亮相就备受观众喜爱,而其中更是弘扬了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发关于文化传承这一现实命题的思考。
北京喜剧艺术节自2015年起落户北京喜剧院,为优质喜剧剧目提供集中展演和交流的平台,辅以举办多种多样的喜剧论坛、喜剧工作坊、喜剧进校园等交流活动。网罗各国喜剧精品,着眼于国际化视角,兼顾经典与原创,彰显喜剧艺术节的高品位、高水准。2017北京喜剧艺术节作为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精彩活动,也将借助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活动平台把国内外高水准的喜剧作品集中呈现给观众,让北京的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喜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据悉,本届消费季围绕“文荟北京 质惠生活”的主题,以“一榜两会引领、六大板块支撑、四类空间拓展、十六区协同联动”为格局,紧扣“三个文化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数字创意产业提升等时代主题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充分体现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内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市场,以形成文化消费新特色,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7-11月,万余场次惠民文化消费活动将在北京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