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大招频出瞄准800万应届生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7-10-20 15:10:34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高企的背景下,二线城市为了吸引人才,纷纷推出以房留人政策。今年初,武汉宣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计划五年内留住100万名大学生,在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高企的背景下,二线城市为了吸引人才,纷纷推出以房留人政策。今年初,武汉宣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计划五年内留住100万名大学生,在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提供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3600余套,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五年内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同时,意见还提出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

长沙则推出了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六万元、三万元购房补贴。

除购房优惠外,多地还出台多项补贴项目,在当地就业并缴纳社保即可获得见习补贴、技能等级补贴、培训补贴等。

以杭州为例,今年出台的《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两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三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官方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4万,到2017年的16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81万。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18届毕业生人数可能超过810万。

值得一提的是,二线城市对于应届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智联猎聘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二线城市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从流入数据来看,一些二线城市更是不逊一线,其中,杭州人才流入率高达11.78%成为“领跑者”。

对于今年提前上演的“抢人大战”,专家指出,人才从特大城市流向二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二线城市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与国家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创新创业有关,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所以成为城市“必争之地”。

不过,刘彦平也指出,二线城市如果希望长期持续吸引人才,除给予户口、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还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抓好产业发展,扩大经济体量;二是排除制度性因素的干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金瑞庭也认为,当前城市间的竞争力表面上来看是源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聚,但源头上却体现的是制度的优劣、市场竞争环境的好坏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的大小。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高企的背景下,二线城市为了吸引人才,纷纷推出以房留人政策。今年初,武汉宣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计划五年内留住100万名大学生,在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提供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3600余套,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五年内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同时,意见还提出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

长沙则推出了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六万元、三万元购房补贴。

除购房优惠外,多地还出台多项补贴项目,在当地就业并缴纳社保即可获得见习补贴、技能等级补贴、培训补贴等。

以杭州为例,今年出台的《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两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三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官方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4万,到2017年的16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81万。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18届毕业生人数可能超过810万。

值得一提的是,二线城市对于应届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智联猎聘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二线城市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从流入数据来看,一些二线城市更是不逊一线,其中,杭州人才流入率高达11.78%成为“领跑者”。

对于今年提前上演的“抢人大战”,专家指出,人才从特大城市流向二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二线城市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与国家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创新创业有关,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所以成为城市“必争之地”。

不过,刘彦平也指出,二线城市如果希望长期持续吸引人才,除给予户口、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还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抓好产业发展,扩大经济体量;二是排除制度性因素的干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金瑞庭也认为,当前城市间的竞争力表面上来看是源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聚,但源头上却体现的是制度的优劣、市场竞争环境的好坏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的大小。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