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运会纪录40年不破 是学生体质变差了吗?
纪录难破就是学生身体素质差吗
中学的体育纪录不好破,是因为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比以前差吗?
不少体育老师说,这个结论有失偏颇,不能这样简单比较。
李娜教体育有14年,经验丰富。她说:“基本上,很难打破的纪录都是以前的体育特长生创造的,情况比较特殊,现在体育特招生也比以前少,身体素质确实和以前有所差别,所以一些纪录很难打破。”
她表示,这跟这些年的教育体制也有关系。包括学校和家长,都更关注学习成绩,至于体育方面,主要也是为了“应试”。比如中考要求的三大类科目,各方都比较重视,尤其到了初三,体育也是要好好抓的,但是平时的话,大家的关注点,主要还是学习成绩。
“现在学校一周3次体育课,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这点运动时间和量,都是不够的。”李娜说,“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运动的理解也不够,体力和爆发力跟不上,举个例子,迎面接力跑,偶然会有学生摔倒,就是因为力量跟不上,做动作别扭。”
李娜表示,为了应对这些情况,学校也是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每天开展大课间活动,寒暑假也会布置体育作业,还有专门的运动软件检测耐力练习。另外,这个学期还在七年级试行每天五分钟的体育作业,家长监督,视频上传,让孩子通过这样化整为零的运动来培养运动习惯和素质。
肖伟老师则告诉记者,一般学校体育纪录分两种:校最高纪录和校运会最高纪录。前者是学生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级体育比赛取得的最好成绩,后者是校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校最高纪录基本由体育特长生创造,从这些年情况看来,几乎不可能破纪录了。而校运会纪录偶尔还是有希望打破的。
有中学的体育老师也提到,现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过于“儿戏”,也是学生到了中学时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原因之一。有时候怕学生受伤,也是体育老师不敢加大体育课强度的因素。
李娜老师建议,孩子越早接受体育锻炼越好。“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要求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体育成绩冲上去。”
中学体育教育的思路在变化
虽然体育纪录不好破,但是在记者采访中,一些中学的体育老师都比较淡定。他们大多表示,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学校的体育课并不是单纯为了提高成绩去破纪录,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普遍身体素质。
肖伟老师介绍说,这几年学校对校运动会也在做调整。因为很多竞技类项目学生不太喜欢,报名的人数往往一年比一年少,这样下去运动会就变成少数人的竞技了。学校打算适当减少竞技类项目,同时增加趣味性的团体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其中。
据介绍,今年杭二中滨江校区在运动会上就增设了跳大绳、袋鼠跳等3个集体项目。
他说,今后,可能会从小部分学生参与的竞技性运动会,逐步转变成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的趣味类运动会。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都有这个转变的趋势。
采荷中学表示,体育项目现在以普及性为主。比如将之前的健美操变成学生都能跳的拉拉操,增设一些集体类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同样的,此前夏衍中学在取消3000米后,也增设了10×50米,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一起参加。
有一些学校还增加了师生一起配合的体育项目,增加体育的乐趣,也增进师生的交流,效果都不错。
李娜老师说,作为体育老师,当然很希望所有学生体育素质都高,拔尖的学生比赛都能第一。“但这不现实,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提高整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是把平均线提上去,而不是好的很好,差的很差。”
如今,中学运动会的价值何在
前些年,因为学生的体育成绩普遍不太好,甚至有是不是应该取消学校运动会的讨论。
如今,中学运动会的价值何在?
有体育老师告诉记者,运动会当然有存在的价值。纪录不是运动会的唯一目标,其实学校的运动会承载着很多东西,比如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可以释放下学业的压力,同时也增进同学和师生间的交流,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不是用体育成绩的分数可以去计算得失的。对于孩子的成长,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不应该太过于功利。运动会能出成绩,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就当让学生玩耍放松,又有何不可。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提高整体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是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记者 王曦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