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新突破:“多证合一”已在全国核发900余万张
据了解,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国家工商总局统筹推进,已于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多证合一”,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市场主体准入再提速。
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商事制度改革随着“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到“多证合一”改革任务的展开,从工商部门自身的改革,拓展为部门之间的联动改革,成为影响长远、影响全局的综合性改革。
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中的“多”不仅代表整合证照数量多,更代表改革涉及部门多、内容涵盖范围广;“合”不仅是证照形式的整合,还涉及到对部门既有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的深度优化。这项改革不仅涵盖各类企业,也将惠及6000万个体工商户。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实有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分别达2907.23万户和274.3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31.6%。全国千人企业数量达21.03户,较上年同期的17.82户增长了18.0%,较上季度末的20.18户增长了4.2%。前三季度日均新设企业1.65万户,在2016年日均新设1.51万户企业的基础上,增长9.27%。
“多证合一”改革,通过“减证”达到了“简政”。通过减少证照发放数量,简化了办事的流程、手续和材料,降低了创设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营造便利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和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河南通过实行“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办结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甚至当场办结,大幅度缩短企业开办时间。吉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了省、市、县三级3150个政府部门的涉企信息互联互通、无障碍流转。有效推进了政府部门间的协同监管。“多证合一”改革倒逼政府部门由“坐等企业上门”变为主动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认领企业信息,将事前发照发证变为协同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变带动了管理理念的转变,推动了政府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工商部门将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跟踪、论证和评估“多证合一”改革,推动改革效益最大化。同时,在“多证合一”改革基础上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于“证照分离”改革后属于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各种证照,只要符合“多证合一”整合原则,继续按照“多证合一”标准和要求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做到“成熟一批、整合一批”,着力疏通创业“最后一公里”堵点,以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生产力。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