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恒口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群众工作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党支部+”,兼顾全盘工作,全方位做好信访维稳和脱贫攻坚工作,为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引导村民脱贫攻坚,迈向富裕幸福的金光大道而贴心服务,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份厚礼。
恒口镇犹如一颗璀灿的宝石,镶嵌在月河川道这条银色的飘带上,享有陕南第一重镇之称号。近年来,恒口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群众工作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党支部+”,兼顾全盘工作,全方位做好信访维稳和脱贫攻坚工作,为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引导村民脱贫攻坚,迈向富裕幸福的金光大道而贴心服务,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份厚礼。
多举措治访,扭转信访被动局面
恒口镇是全省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镇,有66个村(社区),13.9万人,随着脱贫攻坚、重点镇建设的征地拆迁、小城市综合改革等工作的推进,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不断增多。镇党委、政府根据这一态势,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创新工作方法,按照报案负责制,推行“两大四访”工作法,确保事事有人干,人人有分担,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开创出稳定和谐的社会新局面。
一是开展矛盾大排查活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矛盾纠纷排查各项机制和手段,广泛动员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排查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底,并建立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开展矛盾大化解活动。对排查出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曾经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特殊利益群体、重点管控对象、信访老户、重复信访问题及可能引发进京非正常上访、赴省集体上访以及群体性上访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特别是非法集资、劳动社保、拖欠工资、征地拆迁、非法占地、城镇房屋拆迁和房地产管理、复退军人、企业改制等重点领域的信访突出问题,以及农村“三资”管理和土地院基等其他类问题进行分类化解,采取“四用”(用心化解、用情化解、用智化解、用财化解)措施,坚持“三个到位”的目标(问题解决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依法处置到位),做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对暂时不能彻底化解的矛盾隐患,做到责任到人,加强稳控,确保矛盾不上交,确保实现“三个坚决防止发生”(坚决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决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坚决防止重大社会安全的积累和突发)。
三是领导开门接访。信访接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之一。扎实推进信访接待,做到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忧,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对此,恒口镇坚持镇党政领导亲自接访,做到党政班子成员每天一人轮流坐班开门接访,并在接访活动中认真做到“一张笑脸面对群众、一杯茶水温暖群众、一份耐心接待群众、一腔热情善待群众”,对群众的来访诉求认真进行记录,并现场办公,妥善化解信访诉求。
四是了解问题主动下访。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关系到民心向背和社会和谐。“领导干部”主动下访,了解群众困难,化解矛盾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之一。恒口镇党政领导干部结合分管工作和包联村(社区)情况,充分利用周二下村工作日和平时扶贫帮扶时间,认真对村(社区)内存在的信访隐患调查了解,确定重点,带案下访,及时调处,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础上竭尽所能为信访群众解决问题。通过“干部下访”,深入群众中调查了解情况,密切了干群关系,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干部下访”提前介入事端,对事件真相有了充分的了解,有的放矢的化解了一系列信访问题,极大地缓解了全镇信访压力。
五是解决问题约访群众。从源预防梳理,健全约访制度。按照“谁包案、谁约访、谁督办”的原则,由镇包案领导和案件调查组预约群众来访,全面了解情况,明确调查任务,细化调查方案,定期、定点对信访群众进行约访,本着及时、保密、回避的原则商定约访时间、地点和人员。约见时,信访接待人员做到热情耐心,充分听取举报人的意见,全面了解反映的情况;坚持信访督办原则,严格加强对约访案件的跟踪督办催办,限时办结;坚持疏导教育原则,对业外诉求依法按政策不能解决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引导群众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六是定期回访结案信访人。对已处理完毕的信访案件,镇党委、镇政府要求包案组案结人不散,定期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进行回访,真正做到走进门、访到人、直接倾听信访人的意见和看法。对信访人满意处理的案件作“销号”处理,确保了问题圆满解决不反弹。通过跟踪回访不仅掌握了信访人的思想动态,而且起到了积极的疏导作用。同时,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赢得所有回访人对信访工作的支持和满意,巩固办理成果。
扶真贫 拓新村民致富路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评选要求,2016年,恒口镇确定贫困户共3606户,贫困人口9389人,确定盘龙、马鞍、长行等16个行政村为贫困村。这些贫困村、贫困户大多分布在该镇南北两山区域,交通道路及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等相对落后,缺乏增收产业支撑。面对全镇脱贫人口多、任务重、群众收入来源窄等问题,怎么办?这是摆在该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恒口镇党委、政府一班子,在贯彻落实上级精准扶贫精神的同时,按照精准扶贫“八个一批”帮扶要求及贫困户越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大力推行“党支部+X+贫困户”,采取支部搭台子,X铺路子,贫困户摘帽子的精准扶贫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并针对每村每户的不同情况,提出了“一村一品,一户一法”的帮扶政策,主要解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和贫困人口的增收住房等主要致贫问题。
(一)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增强贫困群众的收入稳定性,是实现脱贫不返贫的根本途径。如何保持贫困群众的收入持续稳定?恒口镇是这样做的:一是产业帮扶。恒口镇始终认为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长久之计。在动员贫困群众抱团合作发展的同时,该镇政府也积极引进有较强生存力、带动力强的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的参与帮扶。截止目前,恒口镇各村已先后成立了56个专业作合作社,其中26个以“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运行,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各个贫困村也积极行动,围绕畜牧、核桃、茶叶、光伏、金银花等项目成立了多个合作社。如:马鞍村成立安康市汉滨区鸿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合村成立汉滨区康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银杏1000亩,带动贫困户30户;月河村成立和平核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康市日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恒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共流转土地109亩,养羊300只,养牛120头,养猪300头,带动贫困户89户;长行村成立安康市汉滨区长行生态养殖农民合作社、安康市汉滨区箐青原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安康市汉滨区高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养牛90头,养羊200只,带动贫困户29户;民兴村成立汉滨区富景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110头,带动贫困户52户;唐岭村成立汉滨区五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带动贫困户64户。二是技能帮扶。增强产业技能指导和贫困群众劳动技能本领,是提高其收入水平的有效举措。

恒口镇党委、政府针对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中技能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送技术到户,召开扶贫现场培训会等形式,有效解决了产业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通过整合技术人才,对产业大户和每个贫困村至少选派了一名技术工作人员,保障技术全程化服务;镇林业、畜牧部门对愿意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226户贫困户解决了种源问题,镇农技站累计提供技术服务3701次。三是金融帮扶。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最缺的就是资金,对此,恒口镇通过财政扶贫与金融扶贫有机结合,积极主动与金融系统对接,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村延伸,对建档立卡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和有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小额信用“特惠贷”贷款,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问题。全年完成盘龙、马鞍、唐湾、三合等64个村2057户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授信放款总额高达7468万元。目前,全镇已有644户贫困户得到贷款支持,贷款总金额达2852.7万元,财政贴息83.64万元;全镇扶持昌盛养殖场等11个小微企业扶贫贷款258.85万元,贴息12.95万元;棋盘、平安2个互助资金协会规范运行。通过金融扶贫加快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步伐。四是“三变”帮扶。针对该镇大部分贫困村青壮年出门务工,村里的土地闲置撂荒、财政资金整合难使用效益偏低等实际问题,恒口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资源变资本:让贫困村、贫困群众把撂荒闲置的土地资源以资本的形式,入股企业、合作社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取得股权,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一年时间,恒口镇就有……亩集体土地,……亩撂荒土地转变为村集体持有的股权。资金变股金:恒口镇将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原则上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本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村集体和农民按股比分享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加快发展。农民变股民: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按照股份获得收益。同时将财政定向投放到贫困户的帮扶资金,转变为贫困户持股,投入到村集体领办和创办的经济组织获益。去年,全镇……名贫困人口受益于扶贫资金变作资本金入股,……人因此脱贫。
(二)大力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贫困户不仅收入无保障,而且住房条件差。让贫困群众跟随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释放改革红利、享受发展成果,精准扶贫工作就必须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这是时代属于的必选作业。近年来,恒口镇紧紧抓住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恒口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安康副中心城区建设等机遇,大胆探索,积极创新,通过持续努力,镇域内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移民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成功走出一条内生发展、紧凑集约的新型城镇化路子,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该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积极打造了雷河、滨水宜居、安乐等一批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移民安置服务型社区。今年开工建设的安置点有8个,现已竣工3个,年底竣工入住的将达4个,解决了贫困户的安置去向,受到村民的普遍好评。同时,该镇加快了2017年446户971人的危房改造工作进程,完成了危房改造工匠培训,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危改工作队进行施工,严格按照危房改造扶贫政策,解决好,落实好农户住房安全问题。目前,2017年度危房改造工程正在施工阶段。
(三)强化“党支部+”的帮扶措施。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恒口镇采取部门(单位)包抓、领导包联,选派综合质高的优秀干部到贫困村驻村,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走访调研,探索出切合本镇实际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山林和金融信贷等资源组成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积极引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公司(龙头企业)流转贫困户土地建设产业基地,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参与发展和优先务工,从公司(龙头企业)获得多项收入,实现脱贫。通过“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引入资金549万元,带动183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我们坚信,在恒口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该镇脱贫攻坚战必定胜利,人民群众的生活将越来越富裕,一座具有“美丽颜值”和“品味气质”的新城市将在秦巴山川腹地毅然拔地崛起。(吴 峰 昌 艳 春 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