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老地下党员”施宜:双重身份 一颗红心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7-09-30 10:48:25
施宜,1921年出生于上海,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开始以上海教会学校大学生身份从事地下党工作;2015年9月3日,作为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原标题:双重身份 一颗红心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

鲁 明摄

人物介绍

施宜,1921年出生于上海,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开始以上海教会学校大学生身份从事地下党工作;2015年9月3日,作为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015年9月3日的首都北京,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在礼宾方队护卫下,300余名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及英烈子女代表,乘车依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老地下党员”施宜,就坐在第一辆车上。

战火已然扑灭,岁月已经逝去,但回忆起那段“双重身份”的经历,96岁的施宜眼里依旧热血澎湃。

1941年,已经有两年党龄的施宜,进入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学习。经舅舅介绍,施宜进入英租界内的警察局任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的英属警察局被汪伪政权接手,施宜被调去做秘书,负责在夜晚整理当天的文书,他也因此有了接近汪伪政府秘密情报的机会,施宜的“双重生活”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白天,他是大学生;到了夜晚,他密切关注机密文件上的每一个细节。有时候,文件中会出现重点看管和抓捕对象,施宜就记录下名单,第一时间传递给组织。

这样的生活持续多年,施宜每天严重缺乏睡眠,但仍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学校里是相对安全的,我知道下铺的两个人都是党员,但他们不知道我也是。有时候为了防止暴露身份遇到危险,我还会特意跟他们分开,去上海交大睡觉。”

信念是施宜心中最强大的精神支柱。早在决定入党前,他就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了一番:“开始,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爱国,所以在决定入党以前,把手头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全部都看了一遍。”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了解,施宜感到共产主义更能救中国,于是“提着头”干革命就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我们的抗战,是全民抗战,战场上拿武器的战士非常重要,后方的地下党员也很重要。当年参加抗战的许多同志早早牺牲了,没能看到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惋惜之余,施宜对党的十九大充满热切期待,“党带领我们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走到今天,今后一定会越走越好,中国梦也一定能实现。”

(宝斯议、何 野整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