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佳缘:理性面对“剩女”的焦虑
2007年,剩女名列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中,年龄大、未婚未育的女性,被简称为“大龄剩女”,剩下来的她们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纵观婚恋市场,剩女大概分两种,一种对自身条件认知不清,却对对方盲目的高标准、严要求,她们的心理预期和男方的实际情况不相匹配又不愿意妥协,因此难以寻求到合适的另一半。这种类型的剩女需要调整心态、梳理形势,接受社会、婚恋平台、专业机构给予的婚恋指导,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后再寻找幸福,就会事半功倍。
另一种往往条件还不错,拥有“三高指标”即高学历、高收入和高颜值。高学历使得她们有深度思考能力、高收入使得她们拥有自由的价值观、高颜值使得她们在择偶上拒绝丑陋。因此导致在择偶中要求更高,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
在北京从事销售工作的王女士说,我现在不想谈恋爱,家里人以前总催,现在都习惯了,也就不催了。收入颇丰的她,性格开朗,朋友很多,上班时间忙的不可开交,周末休息时,常常三五好友踏青、品茗或充电学习丰富自己,日子过的也充实有趣。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女性在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选择大城市生活。在大城市,女性们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私密的生活空间和完整的单身生活圈。深度的思考能力和自由的价值观使得他们与父母辈对婚姻的传统期待和焦虑相比更洒脱自由。她们将自己的的工作、生活安排的很好。多数人也能直面自己的需求和底线,正确认识自己在婚恋市场的价值,在寻找另一半时不贪心、不迎合、不将就。
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在面对择偶对象的问题上,王女士有自己的要求:身高、颜值、身家不是我最看重的,和我差不多就行。关键是有生活情趣,我喜欢音乐、电影、聚会,一个人参加虽然好,两个人能结伴同行就更好了。
爱情和婚姻是很复杂的,不仅仅在现实层面有物质作为考量标准 ,还在精神层面影响人们的选择。物质条件可以是固化的,精神层面却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包括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性格三观等,但是往往当婚姻走到尽头的时候更多因素都来源于精神层面。据世纪佳缘曾发布离异人群婚恋观调查报告中显示,“对方缺乏责任感”、“婚内出轨”、“感情变谈” 呈离婚原因Top3。
当代人的婚恋观源于父辈亲朋的潜移默化,加深于本人的独立思考和深度分析。思考和分析的是自己在婚恋中的需求和底线,考虑现实和三观,总结自己对什么样的人有好感,并在交往中验证,不断修正,再验证,直到接近心目中的完美。
王女士坦言,经过3段恋爱,从被动接受对方的追求到有意识的接触心仪的对象,并试探着确定两人有好感后成为情侣。对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已经在心底有了刻画,经验的积累是通过时间的消耗来完成的,这一等就把自己剩了下来。现在相较于20出头的年纪,现在的她说自己”眼光更稳准狠,只需寥寥数语就可以下判断了。”
生活本身从无到有,爱情生发迷茫困顿或春风如意,大多数人都害怕孤独终老,也唯恐自己不被人爱以及失去爱人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离愁,不必可以强求改变自己,为了年龄而焦虑,为了适合而结婚。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