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讲述金砖峰会主会场故事:一场重修“旧”好的征途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贾兴鹏)距离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已近一周,日前,被评价为“高颜值”的主会场——厦门国际会议中心背后的故事,也逐渐被建设者们一一讲述。
“与G20主场馆不同,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是对已投入使用8年的旧场馆旧系统进行改造,针对局部进行拆除调试,新旧系统间的无缝接驳是施工难点。”
中建安装机电项目总工郭远宁介绍,项目团队用智慧和匠心,将这座已建成8年的商业型会议中心,完美转化成功能一流的重量级外交舞台。
给大楼做了个“大手术”
一座功能完善的建筑犹如一个健康的人,结构是“骨骼”、装饰是“衣服”,机电安装是“血管和神经”。
据悉,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14.3万平米,改造面积3万平米,中建安装承担了主场馆新建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和整体机电工程的升级改造工作。
机电工程决定着建筑功能是否完善、系统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为满足国际会议需要进行的全面升级改造。“原先的消防、电力、排水等系统的管线和设备全部需要更新换代,相当于给一个年迈的老人做功能器官,血管神经的换新的大手术,” 郭远宁表示。
根据工程特点,中建安装项目团队迅速系统全面、详细可行的编制了施工设计方案,组织工程院院士进行论证,运用BIM进行钢结构体系建模和虚拟拼装,并给每根构件定位编号,24小时轮班严密监测钢结构体系稳定情况。仅一个半月,就顺利完成了钢结构改造的施工任务,为后续机电施工和精装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们在钢构制作和安装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钢结构经理陈刚回忆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新建的五大国会场和主会场,都是在原有结构上进行搭接扩建。
凸显厦门特色和“海上丝绸之路”元素的“丹冠飞羽”迎宾长廊由48樘异形“几”梁组成,“几”字形内部采用钢架结构,外部包裹铜板,为确保结构尺寸精确,幕墙工程安装严丝合缝,项目深化设计团队用BIM绘制钢结构节点图,构件生产工程中,每一根曲线梁的安装精度都严格控制在5毫米内,做到了吊装“零失误”。
提供最安全可靠的供电方式
“骨骼”改造完毕,作为场馆的“血管和神经”,接下来的机电安装施工任务更为艰巨。虽然建筑改造面积为3万平方米,但涉及机电系统的改造远不止于此,为确保新系统的安全可靠,从源头到末端都要全面梳理、改造升级,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建安装机电经理刘洪光介绍,“原会议中心已使用8年了,拿到的图纸寥寥无几,梳理旧系统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爬吊顶、摸阀门、理管线,你可以想象,狭小的吊顶空间,复杂的系统管线,人工摸索何其艰难,历时整整两个月才梳理完毕。”
完美履约并不是一味蛮干,更需要攻坚克难的技术支撑和临场应变的处理能力。设计图纸滞后、机电改造量大、新旧系统接驳复杂、材料设备采购周期短,各专业高度交叉作业…
种种困难前,项目部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顺利完成工期目标?“精准高效的技术引领,施工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管理模式的创新,让每一个施工环节和细节都尽可能做到工效最大化。”中建安装副总经理、项目总指挥项兴元说。
若等设计图纸出来再进行材料设备招标,至少耽误20天的施工时间,等还是不等?机电经理刘洪光当机立断,“不等图纸,根据设计参数和G20建设经验,提前采购常用材料和大型设备!”就这样,各类材料设备在春节前陆续进场,保证了春节施工材料的充足供应,机电和装修两大专业白天黑夜轮流交叉施工,主会场鼓浪厅的机电施工仅用了15天全部完成。
“为了把机电管线深化设计做到极致,我们对原建筑三维扫描,核查原结构的预留洞口,用BIM建模再进行施工改造。为提升装饰效果,小伙们常常为了再提高1厘米的吊顶标高,反复调整、核对、验证。”与项目生产经理任坤赟攀谈起来,总能感受到这个年轻团队身上的责任和坚持。
作为会晤保障的重点供电系统,项目采用3路高压电源,外加固定柴油发电机组和移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所有的空调主机、电梯、重要会议区域的照明、音视频等系统全部采用双回路供电,外加双路UPS备用电源。一句话总结:即使整个厦门岛停电了,也不影响会议的召开。电气工程师董一博说,“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安全可靠的供电方式”。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办公室的灯光
“分手了,她说我眼里只有工作,我想了想,说的挺有道理”,眼前这个阳光大男孩无奈的推了推眼镜,电气工程师彭飞豪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消防电专业设备的安装,线缆的敷设和后期消防调试。
会晤期间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旧场馆全部纳入消防验收,系统复杂交错,调试改造难度极大,项目团队要对四个专业将近三千小回路条系统逐一排查,每个点位都需要重新编程,整整两个月才完成整个系统的梳理工作。
最后调试的20天,吃住工地,每天只睡4小时,查线路、编程序、改程序、联动调试,不断验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没想到消防验收一次性就顺利通过。”彭飞豪的眼里闪着光亮。
“5+2”“白+黑”的连续作战,唯一放的假就是年三十晚大家在项目部食堂的聚餐。“已经连续两年春节在工地过了,今年媳妇儿带着孩子来吃了顿年夜饭就回去了,实在抽不出空陪他们,”机电项目暖通工程师朱亮见是个腼腆的江南小伙,“去年G20,今年金砖,咱们建的可都是国家工程,我媳妇儿说了,有国才有家,苦点累点算啥!”
项目的办公地点在会展南路的一处门房里,在项目商务经理孙强伟眼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莫过于办公室彻夜通明的灯光。
晚上从工地现场回办公室的同事说,朝着有灯的方向走就对了,也只有项目办公室的灯光会在午夜闪亮,远远的望去,好像为他们指路的星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