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两座城市 一张蓝图 渴望携手 ——西咸一体化调查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7-09-04 11:22:52
家住世纪大道奥林匹克花园小区的梁先生,最近觉得幸福感颇有提升:小区周边街道挤得满满当当的停车少了,离家不远有了可以休闲的公园…… “
【两座城市 渴望携手 ——西咸一体化调查之一】

沣东新城三桥交通枢纽夜景。 本报记者 刘强摄

  建设中的昆明池。 沣东新城管委会供图

家住世纪大道奥林匹克花园小区的梁先生,最近觉得幸福感颇有提升:小区周边街道挤得满满当当的停车少了,离家不远有了可以休闲的公园…… “这里一直就是西安市和咸阳市的城乡接合部,一直处于没人管的状态。最近这半年,变化非常大,终于有生活在大西安新中心的感觉了。”8月17日,梁先生感慨地说。

今年1月,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西咸新区启动托管、代管工作,西咸一体化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理顺,为发展扫除障碍。7月,陕西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为西咸一体化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越来越多的“梁先生们”,感受到西咸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两座被一条河连接的城市

与河相伴的城市是幸运的。

而对于西安市、咸阳市来说,长久以来,因行政区划的不同,没能把与渭河相伴的幸运一起分享。

2016年12月30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大桥通车。大桥向北连着秦汉新城正阳大道,向南跨越渭河连接西安市尚华路直达钟楼,是连接西安市、咸阳市的南北向主干道。

就是这样一条主干道,由于施工进程不同步,西安市一侧的道路尚未完成施工,从通车之初,就成了一条断头路。直到今年西安市在全市开展打通断头路行动,这座桥才与西安市道路真正连通。

道路延伸着城市的骨架,传递着城市的活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才能有效吸引和引导资金、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大西安区域自由流动。道路的不畅通,几乎成为两座城市难以同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行政区划的分隔下,西安市作为关中经济核心区的功能不能有效辐射渭河北岸。在一段时间里,渭河南岸是灯火通明的西安市经开区,渭河北岸是一片漆黑的咸阳市郊区。

近年来,两座城市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以2016年为例,西安市和咸阳市的GDP总值占到陕西全省GDP总值的45%,是陕西经济的重心所在。但两市之间的发展却不平衡,2016年,西安市GDP总值达6257.18亿元,咸阳市GDP总值为2396.07亿元。

两市之间的疏离,为做强关中这个经济重心带来了诸多障碍,也让西安市在与成都市、郑州市等周边省份城市竞争中,显得力量单薄。2016年,成都市GDP总值已突破万亿元,郑州市GDP总值也已接近8000亿元。

西咸一体化走过近20年

咸阳市秦都区的世纪大道,是连接西安市、咸阳市的主要交通道路。这条由312国道改建而来的城市道路,自2001年建成通车开始,见证了西咸一体化走过的漫长岁月。

2005年,在西安工作的咸阳人梁先生,在世纪大道的奥林匹克花园小区买了房子。“当时对西咸一体化很有信心,那里的房价又便宜,就决定在那里安家了。”梁先生说。

彼时距离西安市和咸阳市签订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刚刚过去3年。2006年两市电话并网共用区号“029”,让两市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也让两市市民对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多期望。

两座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在扩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通过优势互补,真正形成做强关中城市群龙头的合力。对于进入新世纪的陕西来说,这无疑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平台。

2009年,国务院批复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对西咸一体化的肯定,以此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形成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

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两市一体化进程的缓慢速度形成反差。融合似乎止步于“029”。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在交通设施与城市建设上,西安有西安的规划,咸阳有咸阳的规划。仅以交通为例,在世纪大道上,直到2010年,仍存在两市公交车线路对接不畅的问题。

为了加速推动西咸一体化,2010年,陕西省在西安和咸阳两市之间设立西咸新区,并在2011年调整西咸新区体制机制,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开启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模式,举全省之力推动西咸一体化。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推进,西咸新区的内部道路网络迅速铺开,在大数据、临空经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方面形成产业聚集。2014年1月,西咸新区正式被批复为国家级新区,承担起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重任。

尽管在西咸新区882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种建设开始如火如荼,在两市交接处的世纪大道,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里就像是个‘三不管’的地方。世纪大道上排水系统已经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这么多年来,这里一下雨就‘看海’,也没有人来管。”在世纪大道附近工作的王先生说。

交通卡不通用、公交不对接、户籍不同城……事实上,直到2016年,西安市、咸阳市在城市功能、公共服务上的一体化仍然处于缓慢进行中。在西咸新区,由于无法取得西安户籍、企业冠名不能出现西安二字等问题,也给招商、吸引人才带来了很多障碍。

大西安建设加速两座城市走近

强化中心城市的拉动辐射作用,已成为做强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跳出“城墙思维”,发挥好大西安的引领作用,实质性推动西咸一体化,成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必然之举。

发挥好西咸新区的作用,对于推动西咸一体化至关重要。今年1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再次对西咸新区的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打破行政区划,由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托管辖区内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体制的调整,为打通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大西安的辐射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7月,陕西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为西咸一体化树立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西咸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建设加快推进,打造“一带一路”科创中心、文化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人文特色鲜明、生活现代时尚、发展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政策的利好,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激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全面完成西安、咸阳两市17个街镇托管工作,辖区内97万人口(其中咸阳市67万)、近万名行政事业人员移交新区管理。在启动西咸新区范围内户籍与西安同城工作后,截至8月17日,已有2882位西咸新区居民落户西安市。在市场活力方面,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新登记企业数3220户,同比增长74.9%,增速全省第一。

作为大西安新轴线、新中心、新形象的核心承载区,西咸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得以加速推动。

一张蓝图,一体建设。目前,西咸新区与西安市之间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待遇正在逐步实现。记者 王睿

【两座城市 一张蓝图 ——西咸一体化调查之二】

建设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西咸新区交大科技创新港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8月28日,海航现代物流正式开通西安至德国哈恩货运航线。首班波音747全货机满载近100吨货物,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德国哈恩。据悉,该航线由波音747全货机执行,每周运行一班,实现上海、西安至欧洲货物的快速送达。本报记者母家亮摄

本报记者 杨静 见习记者 李羽佳 实习生 王泽宇

“转成西安户口之后,就能享受到西安市城市保障性住房以及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些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福利。还有公交车、地铁以后都能通到我们这里了,去哪儿都方便。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家住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陈洋兴奋地说。

西咸新区划归西安托管以来,57万家住西咸新区的咸阳人开始在户籍、交通、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享受与西安市民同等的待遇。事实上,以户籍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是西咸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按照《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的“八个一体”的思路,到2020年,西咸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西安将成为“一带一路”科创中心、文化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人文特色鲜明、生活现代时尚、发展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真正实现两座城市、一张蓝图的构想。

一张蓝图上的“八个一体”

2004年,《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中提出西安、咸阳两地实施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战略,弱化行政壁垒的影响,推动了西咸一体化进程。

2017年,《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城乡规划一体、产业布局一体、基础设施一体、社会管理一体、公共服务一体、创业就业一体、环境治理一体、政策保障一体”的思路,从共同推进到协调一致,西咸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领域不断拓宽。

陕西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曹林分析:“相较‘八同’,‘八个一体’增加了对社会管理、创新就业、公共服务、政策保障的重视,同时,还将交通同网拓展为基础设施一体。这表明,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决心巨大,气魄惊人,也释放出西咸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下,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的积极政策信号。”

《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近期支持西安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市政设施等规划,增加西咸新区区域相关内容,并与咸阳市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形成一张蓝图,加快一体建设。

过去,从咸阳开往西安的39路公交车,全长25公里,总票价9元,被称为“全国最贵的公交”;西安市K630路公交车也只能开到咸阳渭河南岸的陈杨寨,永远过不了河。如今,按照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长安通”走出西安,走进咸阳,实现公交车互联互通。

据西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年初,首批西安市10条公交线路245辆公交车车载IC卡设备和IC卡清算系统改造工程已完成,顺利实现“交通一卡通”与咸阳市的互联互通。计划到2017年年底,西安市推进全市交通一卡通的应用覆盖,完成公交车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

未来,西安外环高速、西咸北环线将开工建设。地铁1、2号线也将向西延伸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向北延伸到泾渭工业园,从西安市到机场动辄上百元的出租车费将成为历史。同时,大西安还将构建起基础设施新网络,加速建成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布局。

不仅如此,道路的畅通密切了三地百姓之间的联系和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西咸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渼陂湖水系修复工程建成后,将形成6348亩水面,恢复“关中山水最佳处”的历史盛景。“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建设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将进一步加强大西安的生态环境。

到2020年,随着西咸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西安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功能板块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基本建成,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同时,社会民生逐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教育、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张蓝图上的产业优化

《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西安市、咸阳市共同发起设立20亿元以上的西咸一体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大西安产业体系。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招商二局副局长王舒乐,讲述了与法国赛峰起落架系统公司洽谈时的故事。“当时对方提出,落户空港新城之后,公司名称必须以‘西安’开头,因为在国际上,‘西安’的品牌影响力大,只要提到西安,国际客户就能立刻知道企业的公司地址和所具备的实力。但是在当时,空港新城和西安市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划内,管委会只好通过动用其他资源来满足对方的需求。在西安托管代管西咸新区之后,空港和西安同属一城,之前这种费尽周折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也有更多企业愿意落户空港新城了。”

大企业的落户是企业“用脚投票”的结果。因此,只有大西安统筹协调,各区域发挥出各自优势,才能把大企业引来、留住。

在位于西咸新区底张街办的众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里,两间近8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300多台数控机床正在同时作业。在这里,不同型号的手机配件制作完成后,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运往韩国、越南等地,年销售额近亿元。

“我们是2015年来西安建厂生产的,主要看重两点,一方面是空港新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是我们所服务的这家高科技领头企业,其研发部门在高新区,同属大西安。”众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才说。

体制机制的壁垒,曾一度成为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过去,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三个主体条块分割严重、资源分散,西咸新区各组团与西安各开发区之间存在产业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

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西安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最显著的是,西咸新区由西安托管之后,空港新城的审批文件报给西咸新区,新区能直接报给市上。原来需要七八天甚至十几天的过程,现在不到一周就能得到回复。”空港新城招商三局局长李晔说。

体制机制的顺畅和行政效能的提升,为三地带来更为充分的信息共享,同时也加快了项目落实。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着重利用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高附加值的临空产业。梅里亚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法国赛峰起落架深度维修等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充分证明大西安具备了吸引业内领头企业落户的条件,也为后期招引更多国际项目奠定了基础。

沣西新城主抓信息产业中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延长信息产业的产业链,利用西咸新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这块“金字招牌”,通过西部云谷项目聚合相关企业,吸纳双创人才,发挥信息产业的“大脑”作用。

曹林认为:“西安虽为关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但城市空间有限,自身经济体量不够大。西咸一体化打破了行政对城市空间的束缚,能够推进西安向西拓展,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促进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合理分工,发挥所长,形成联系紧密、一体发展的经济共同体。”

一张蓝图上的竞争力量

推进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强大西安的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认为,对比成都,西安在产业结构的布局上有待调整。西安第一产业的占比比成都高出近十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低于成都。西咸一体化后,西安的产业布局会更加优化,通过打造3个万亿级优势产业,培育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4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西部经济中心的目标。

《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八个一体”的提出,让曹林看到了这张蓝图上蕴藏着的巨大能量。他说:“西咸一体化能够促进区域间的良性互动,是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重大契机。通过大西安建设,可以实现西安的创新引领作用,实现中心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事实上,西安市已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但仍要坚持转型升级,提升西安各开发区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创新生态产业链,探索中外经济互利合作模式,推动西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8月,西安党政代表团在成都、重庆、南京、苏州四市考察后,根据西安各区域发展现状,统筹规划,确定出了各自更为清晰的发展方向。

西安开放大通道的建设者,是国际港务区对自己的明确定位。全方位构建区域、国内、国际海陆空开放大通道体系,真正打破物流瓶颈,引导产业聚集、助力产业发展;沣东新城以生态引领发展,以大绿、大水、大湖为载体,落实“山水林田湖”系统建设;秦汉新城立足不可比拟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国际医疗服务、现代高端养老服务、数字文化、动漫设计和国际教育培训,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明集中彰显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