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7-08-26 11:02:59
年近五旬的村支书吕锁怀这阵子很困惑,也很苦恼。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村里懒散的贫困户叫来聊一聊。
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麟游县探索扶贫先扶志新路径

年近五旬的村支书吕锁怀这阵子很困惑,也很苦恼。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村里懒散的贫困户叫来聊一聊。

“麟游的产业扶贫政策多得数不清,养个牛也补,养个鸡也补,你看你都干了啥?”吕锁怀很不理解。

“我穷得连几毛钱的感冒药都买不起,养什么鸡?养鸡,鸡最后把人都吃了。”听到这样的回答,吕锁怀只好苦笑。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这句顺口溜道出了当前扶贫工作中的某些真实境况。如今全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部分群众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有些偏远乡村的村民甚至抢当贫困户,争戴“贫困帽”。

如何打破“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困境,让贫困户甩掉思想包袱、激发内生动力?宝鸡市麟游县做出了有益尝试。

点评会的连锁效应

三伏天一大早,吕锁怀老远就看到同村的闫朋新开着三轮车路过,赶忙叫住。

他们所在的村正是麟游县九成宫镇御驾塬村。这里地处高原之上,地广人稀,大家平日难得见面。

车子停到跟前,里面竟有两只小猪仔,吕锁怀惊讶不已。

闫朋新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村干部数次苦口婆心劝他搞养殖、种玉米,他都敷衍了事,怎么突然“开窍”了?

原来是前一天,村里刚举行了二季度的“扶贫扶志扶产业点评会”。点评会上请来了村里的能人闫永平。闫永平在县上经营酒店,还同时发展林下养殖。村上人又称其为“蜂窝煤”,意思是脑子灵活,点子比蜂窝煤的窟窿眼儿还多。

抽象的政策宣传贯彻终究难比身边人的言传身教。“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点评会现场,村干部和村民的督促、脱贫示范户的现身说法、闫永平的启发,让闫朋新深受触动。他决定活出个人样,再不把贫困当“光荣”。

7月21日上午,御驾塬村第三季度的扶志点评会正在召开。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贫困户共30多人把会场坐得满满当当。村干部一一点评了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后,一些平日里懒懒散散、“不务正业”的贫困户也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只知道闲逛,我把麟游县的水库都钓遍了,后来都跑岐山钓鱼去了。点评会上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要再不行动,一来对不起村上干部,二来脸上无光,没办法再在村上待了。”贫困户杨千军说。如今杨千军种了3亩土豆、3亩苹果,还养了20多只羊,干事的精气神比以前足了。

在麟游县委书记孙敬虎看来,这种干部与贫困户面对面点评的方式,不遮掩不回避,直指贫困产生的要害,进而对症施策、靶向治疗。

微信群里的“红黑榜”

贫困户李玉海上了“黑榜”。

走进九成宫镇紫石崖村村委会,一张脱贫攻坚“红黑榜”竖立在大院最显眼的位置。“红榜”中列的是产业示范户,而“黑榜”上则是产业发展较慢的贫困户。

“红黑榜”是整个点评机制的重要一环。在点评之后,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成了贫困户之间相互激励的重要方式。

7月21日,记者在紫石崖村村委会办公室见到了李玉海。面庞瘦削、双手紧扣的李玉海缩在沙发的一角。由于严重风湿,他的双手关节异常肿大。

起初得知自己上了“黑榜”,李玉海很是不解。李玉海家中三口人,妻子在县城照顾上学的孩子,他自己种了12亩玉米勉强维持生计。“我患有风湿,不能干重活。日子过得去就行,为啥要那么辛苦?”李玉海想不通。

当看到微信群里“红榜”上列的名单后,李玉海又立刻有些惭愧了。“张文学,肢体残疾2级,养殖生猪73头;张天林,因残致贫,养殖中华蜂60箱……”因为紫石崖村地处山区,地方大、人口少,村民之间来往不便,村里于是建立了微信群,县上的扶贫政策、“红黑榜”名单都会在群里及时发布。“不能继续戴着‘贫困帽’睡大觉了,争取下一次能上红榜。”李玉海说。

在帮扶干部的反复劝说和支持下,李玉海一改往日懒散,开始学习养蜂技术,还贷了3万多元,准备买10箱中华蜂发展养殖。

“黑榜”催人奋进,“红榜”则奖励先进。年逾六旬的贫困户张文学还记得6月7日给他颁奖时的情景。当着全村贫困户的面,村干部给张文学披上了大红被面,还奖给了他一床羽绒被和烫金奖牌。“我要把猪和蜂都养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张文学说。

“小山村的百姓生活简单、信息闭塞,以为吃碗面、喝口凉水就算过上好日子了。点评会、‘红黑榜’等方式,就是要从贫困户思想上打开缺口,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麟游县县长李武发说道。

“扶志”扶出精气神

自2016年开始,麟游县创新推出了“十户一体”的产业脱贫互助组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资金与项目、技术与管理、信息与市场等多个难题,麟游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新样板。

随着扶贫攻坚进入“深水区”,今年麟游县又遇上了新难题:一些贫困户思想上萎靡不振,缺乏脱贫的内生动力。麟游县碰上的“硬骨头”,也是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扶贫首先要“扶志”。扶贫攻坚之所以任务艰巨,难点也在扶志上。

需要扶志的可以细化为三类人。第一类人:尝到了被帮扶的“甜头”,认为戴上“贫困帽”就能冬暖夏凉,躺在“贫困床”上就能旱涝保丰收,越穷反而越光荣。第二类人:存在“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本来能勤劳致富,但因怕吃苦受累而甘于贫苦。第三类人:有脱贫的想法,但畏难情绪严重,要么根本不行动,要么刚一行动遇见困难就放弃了。

“扶贫政策再好,帮扶干部再热情,也得贫困户自己愿意干才行。要想说服这三类人,真比登天还难!”李武发来御驾塬村调研时,吕锁怀忍不住向他抱怨。

“锁怀,你还记得解放初的‘忆苦思甜’大会不?群众聚在一起互相加油鼓劲,有啥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新形势下,面对新问题要有新思路。”李武发说。

李武发的话,犹如一道闪电,触发了吕锁怀的灵感。是呀,为啥不能把贫困户集中到一起开个动员大会,让典型引路、抓两头带中间,让脱贫致富模范讲致富经、谈转变历程。

吕锁怀的想法,得到了李武发的大力支持。3月27日,御驾塬村第一次产业点评会召开,让勤和懒、好和差公开“晒”出来。平日里爱倒苦水、有畏难情绪的贫困户在点评会上看到了新希望,“等靠要”的发言表示再也不得过且过,“以贫困为荣”的迫于众人压力也谈了自己下一步的脱贫想法。

“集中点评和分散点评相结合,一旦贫困户有所触动,扶持政策就要紧跟上。我们就算推着他、带着他,也要迈过贫困的门槛。”李武发说。

扶贫扶志,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如今,以“勤劳致富、脱贫光荣”为主题的点评活动已在麟游县76个贫困村全面铺开。通过点评机制,麟游县已有342户贫困户主动加入了“十户一体”产业脱贫互助组,全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无论是在全省首家探索产业点评会机制,还是“红黑榜”激励机制,麟游县的诀窍就在于抓住了“扶贫扶志”这个牛鼻子,通过典型引领、对症下药、奖勤罚懒,压力变动力、动力变行动、行动兴产业。

而这一切只是个开始。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既尊重贫困户个人意愿,又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尽快走上富裕路,麟游县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陕西日报记者 李蕊 高振博 通讯员 李旭之)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