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问教育专家:法律英语成为中国顶尖律所“生存技能”
对于今年七万法律毕业生来说,专业英语的水平已经成为决定其职业发展的门槛。法律专业英语与普通的“英译中”不同,它实质上是法律语言,在英语中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法律英语所使用的语言不仅是英语本身,还包括其它语种,如法语、拉丁文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商业的快速发展,律所的业务版图拓展越来越国际化,法律英语的使用也成为“刚需”。一些律所涉外项目高达90%,平时内部邮件、文书等使用的工作语言都是英语。
无论是低年级和是高年级律师,法律检索、文书写作、邮件、法律英语都是最基本的四项律师职业技能。其中法律英语是最容易量化的技能,也因此成为国内的各大律所笔试重要的一个环节。
(2017年3月26日,职问举办的首届法律求职青年论坛圆满落幕)
法律教育和求职中的恶性循环
与法律行业当下的趋势相比,目前大学开设的课程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毕业生法律英语水平的需求,学校教材与律所面试及工作的实际使用范围严重脱轨。曾经市面上流行的《法律英语教程》也被发现与实际使用严重脱节,很多毕业生在参加律所笔试之前,即使在学校期末靠背课件考出高分,也只能慌忙找到英文版的《公司法》死记硬背。
真正的律所笔试会出现美国上市知识、香港联交所规则的法条翻译、股权投资交易中的常见文件TS、SPA翻译等更多实用考点,但大多数法律英语教程将重点放在长单句解析,对实务帮助十分有限。
对于国内法律院校的毕业生来说,目前提升法律英语的途径较为单一:在顶尖律所实习,从一个个项目中得到磨炼。但进入顶尖律所实习也要经过法律英语的笔试考核,最终拿到实习机会的人少之又少。哪怕是在职人士,也只有顶尖律所才会提供法律英语的系统化培训,然而他们也需要先经过法律英语笔试题的考验。
简而言之,法律英语正成为威胁法律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恶性循环:现有校内教育资源匮乏、律所求职要求高、校外和在职培训走投无路……
用线上微课打破法律求职不良生态
面对这种境况,今年的法律毕业生开始寻找有效学习法律英语的途径,打破当下法律求职的不良生态。
“职问”教育专家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法学生重视使用新媒体渠道提高自己法律英语的技能。购买法律英语线上微课的同学大多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
将此类人群和中国律所合伙人所属院校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名单几乎一致。根据《亚洲法律杂志》(ALB)显示的中国律所合伙人贡献院校名单统计,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院校均位列前位。见下图:
(数据来源:ALB)
也就是说,目前踊跃尝试通过各种校外媒介提高自己求职、专业技能的法学生,已经走上了成长为顶尖律所合伙人的道路。而鲜少出现在法律英语和其他法律技能的购买名单中的法律院校毕业生,最终成为顶尖律所合伙人的概率也更低。所欲,虽然法律英语不是法律求职的全部,但这项技能已经成为法律职业的分水岭。
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法律英语教育也逐渐起步。根据北大外文学堂报道,2017年5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承办“博雅大学堂——第一届全国高校法律英语高端论坛”,主题是“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背景下的法律英语学科建设”。但消除法律英语方面高校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巨大差异,这只是第一步。
结合近年法律求职趋势,红圈所资深律师、职问金牌导师Alicia为今年法律毕业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不管在国内或国外读研,都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法律研究能力,包括数据库的使用,研究方法的提炼;二是要更多研究优秀的英文合同模板,中英互译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跨境交易和仲裁业务中;如果对非诉感兴趣,一定要做到细心、靠谱,如果对资本市场业务感兴趣,可以多了解财务知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