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DNA在细胞中呈不规则结构证据找到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DNA细胞结构 2017-07-21 09:44:48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DNA在细胞核中并非呈有规则的螺旋折叠状态,但活细胞中DNA以不规则结构存在的决定性证据一直未能找到。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内收纳DNA的情景。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DNA在细胞核中并非呈有规则的螺旋折叠状态,但活细胞中DNA以不规则结构存在的决定性证据一直未能找到。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内收纳DNA的情景。

在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收纳有全长可达2米的DNA。这些DNA是直径2纳米的细丝,被酒桶形状的蛋白质组缠绕,形成直径约11纳米的核小体。40多年前的学说认为,核小体呈螺旋状有序折叠,形成直径30纳米左右的染色质纤维,然后再呈螺旋状缠绕为分层结构。但这一学说被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前岛一博推翻。前岛在2008年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散射实验,提出了“不存在有规律的染色质纤维,核小体不规则地收纳在细胞内”的新学说。在此之后,虽然对染色质的实体进行了各种研究,但由于其结构非常微小,仅为纳米级,利用目前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极为困难。

前岛一博与野崎慎带领研究团队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分子细胞》杂志上论文称,他们利用设计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观察单个的核小体,从而实现了对活细胞中实体染色质的观察。他们首次看到,细胞核中多数核小体呈不规则折叠,形成直径约为160纳米的紧凑块状物(染色质域)的动态情形,而非有规律的染色质纤维。

研究小组进一步了解染色质域性质的机理,发现核小体之间的结合与染色质捆绑所需要的黏附蛋白质极为重要。

另外,细胞的多数活动是从DNA检索遗传信息开始的。但是由于检索领域庞大,从细胞核检索遗传信息效率很低,因此研究人员推断,染色质域形成块状提高了信息检索及控制效率。由于DNA折叠异常会出现细胞癌化等各种疾病,这项研究成果对理解与细胞异常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记者陈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