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满腔热血爱相随 鸿鹄展翅任高飞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7-07-13 16:17:35
援藏,这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段感天动地的壮举,这是民族大家庭中一曲和谐共进的乐章;援藏,这是国家的决策,这是中央的部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路;援藏,这是一种缘份,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种责任。

—纪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黄爱明

记者:龙代洪 通讯员:尹剑锋

援藏,这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段感天动地的壮举,这是民族大家庭中一曲和谐共进的乐章;援藏,这是国家的决策,这是中央的部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路;援藏,这是一种缘份,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种责任。

昌都——60多年前青藏高原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从古至今内陆通向西藏腹地的咽喉要道,这里是内地文明与雪域文明相互碰撞和交流的圣域之门。


黄爱明在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上致辞

1995年,党中央做出了援藏的英明决策。21年以来,重庆对口支援昌都,上千名援藏干部前赴后继,用自己的忠诚、奉献和担当,播撒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的关怀。

在去年七月流火的季节,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黄爱明带着组织的重托、领导的期许、亲友的期盼,带着共产党人的职责与义务,带着“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依依离别老人和产子未出院的妻子,积极投身到昌都职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奉献、智慧和实干诠释着自己的大爱、睿智和勤恳。

仰望星空做人 脚踏实地做事

举头三尺有纲纪。两袖清风拂舜天。对于黄爱明而言,他已经让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深入自己的骨髓,融入血肉,成为本能。

在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全校教职工见面会上,黄爱明表示,他将严格遵守各级会议和文件精神,与全体师生共谋学校发展,只说有利于昌都职校发展的话,只做有利于昌都职校发展的事。


在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期间,黄爱明陪同昌都市副市长胡登孚等相关领导参观职校学生技能作品展

摸实情、接地气、下真功。就任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第一天,黄爱明就立即着手学习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精神。了解并解读昌都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并深入调研昌都职校的整体运行情况,从中找到政策支撑点和学校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仰望星空做人,脚踏实地做事。50余天后,经过大量的学习、调研、了解,黄爱明基本了解了昌都市的基本情况、掌握了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历程、管理模式和学生学业状况。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稳定、融合、创新、发展”的援藏工作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壮规模、夯基础、强内涵、树品牌、求发展、上层次”的办学思路。

思路已明,目标已定,重在落实。在一年的时间里,黄爱明先后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召开了援藏干部管理制度等专题支部会10余次,协助接待重庆市工商联、发改委等干部来昌都考察和开展援助工作,与荣昌职教中心签订了校校合作协议,带队到重庆工商职业学校交流学习,与重庆城市管理学院签订了《对口援助协议》。从专业建设、师资互派和资助贫困学生等多方面给予学校帮助。


黄爱明向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达娃介绍学校发展成就

从一个个行动、一件件实事、一点点细节,昌都职校的师生都真切感受到了黄爱明校长的努力,感受到这位“昌都职校人”的孜孜不倦。

无规矩不成方圆。带头规范学校管理,完善学校“三公”经费支出办法;完善财经报账制度、大宗物资采购办法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先后到拉萨二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调研、交流和学习,并组织制定《2016年新进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人才引领新发展。建立“名师名家讲堂”,营造学术学习氛围,创建“书香校园”。


黄爱明代表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接受重庆城市管理学院为“雪莲花”基金捐赠10万现金

资金助推发展。协调企业援助各项设备价值近100万元;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续签了“雪莲花基金”资助协议,并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共建基地”;成立校内 “大国工匠•金种子”基金。

同心同向同努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谈起黄爱明,昌都职校的师生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黄校长不搞特殊,不摆架子,不否定过去,尊重历史着眼未来,团结班子,一心一意谋全局,凝心聚力促发展。”

肩负历史的重托,无愧心中的向往。正如黄爱明自己所说:“我选择昌都,结缘昌都职校,我将把心留在这里,把根留在这里,先做昌职人,再做昌职事,与昌都职校的师生一道,为昌职校的未来一起打拼。”

构建教育新体系 打造昌都特色职校

教育援藏,共育桃李芳芳。然而,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如阳光雨露,细细滋润才能守得一朵花开的芬芳。

2017年,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各级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实情,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打造昌都特色职校,服务昌都地方经济大发展,黄爱明说:“学校将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与昌都市协合医院举行校企合作签字仪式

教学质量决定生存空间。将通过强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等举措,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立德树人决定未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提出“幸福德育,成就幸福”的德育理念,把德育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开展了一年级,职校人—接受服务;二年级,专业人—服务于人;三年级,企业人—服务社会的德育模式。狠抓落实学生的“全员教育”“养成教育”“常规教育”和“素质教育”四项工程,提升学生“软实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养成和锻炼平台。

此外,学校还以扶贫、脱贫攻坚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恪尽职守 倾情奉献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黄爱明身上,有一种“不忘初心深学真悟 实学实干”的情怀和精神。

一路走来,黄爱明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有着深深的缘分。2000年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城市管理学院从事教育教学管理16年:当过2年专任教师,懂得老师的心声;当过3年团总支书记,知道基层干事者的不容易;当过近3年团委书记、近2年二级学院总支书记,6年半学工部长、学生处长、就业中心主任,深知一个单位中层干部处在夹心层的艰辛。管理与教学两不误,2005年评为讲师,2010年评为副教授,2015年评为教授,曾是学校最年轻的教授。


引进中德诺浩汽修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7月,通过个人申请、学校与市教委比选推荐,重庆市委组织部审查、遴选,黄爱明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的一员。作为重庆市第八批援藏临时党委委员、第一党支部书记,与来自重庆各县(区)的70余名干部、医生、教师一道,来到了美丽的“藏东明珠”——西藏昌都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生涯。

青春在梦想中飞扬,热血在高原上沸腾。西藏,这一方神秘纯净的土地,它有世人所向往的美好,也有不为外人道的苦楚,黄爱明说,初到昌都职校,见到学生学业水平虽然起点较低,但他们求学上进的心从未放弃。

“下课后的走廊、教室、操场等地,每时每刻都有学生拿着书本郎朗诵读,甚至有些学生走路时都在背诵。”说这话时,黄爱明眼睛里有些湿润,因为他被朗朗书声所感动,被昌都职校学生在逆境中展现出来的坚强不屈、落后中的积极上进、简单中快乐成长的精神面貌深深打动。他决定要用陶行知先生“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精神来鼓舞自己,用实际行动来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成才机会。

“在藏区,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务农和放牧,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一个重要的劳动力,职校里有些笑嫣如花的孩子背后往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贫穷且生活艰难的家庭。”黄爱明透露。

俗语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黄爱明说:“就是自己少吃一口,少穿一点,少花一些,也要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据悉,他每月都拿出部分工资对2名贫困学生进行专项资助和帮扶。


黄爱明给学校优秀学生颁奖

黄爱明说,比起这里的老师,自己援藏3年根本不算什么!“他们才更苦更累,他们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说起当地职校的老师,黄爱明为他们甘为人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所折服,特别是驻村工作队的老师,为响应党的号召,为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驻守在近4000米的高山上。“他们不但用实际行动引领着群众走向致富之路,而且在闲暇时间经常给驻村所在地农牧民群众讲解国家政策,给学生补课、让他们牢固树立祖国统一思想,明白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黄爱明表示,自己将以他们为榜样,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将利用援藏这个平台,引进一些智力、人才资源。”黄爱明表示,在援藏的三年时间里,自己将把“稳定”作基础,稳定校园,稳定师生,稳中求发展,促进昌都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把“融合”作关键,作为援藏干部,作为“藏汉”民族间的桥梁和使者,他要把党中央的政策、党对藏族人民的爱带进昌都,同时也要把昌都以及藏族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纯朴的民风和民族特色带到内地,让全国人民对西藏昌都有更深的了解,促进彼此间包容与和谐,把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带进昌都。把“创新”作为手段,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他将结合昌都市产业发展新要求和学校实际,在学校办学层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壮大和学生就业等多方面改革创新,促进学校大发展,力争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跃升为西藏领先,接近内地职业教育平均水平。


黄爱明到昌都市贡觉县敏都乡开展慰问调研活动

不负时代,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努力开创教育援藏新局面。“三年结束时,我将向家人、向昌都职校、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黄爱明信心满怀地说,他将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浓浓的情义献给昌都市教育事业,争取成为“昌都人”,成为昌都人民喜爱的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