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驻村日记】千阳英明村山野菜脱贫路上的“难题”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曹琼娜 邓蓉) 宝鸡千阳县水沟镇英明村是一个典型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山野菜致富路。今天(6月12日)的《脱贫攻坚驻村调研日记》让我们随记者邓蓉去看看这项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记者:“英明村位于宝鸡千河南岸,奔流的千河水并没有给村庄带来更多润泽。全村480户村民中有139户贫困户,当听说这几年村上通过发展山野菜脱贫增收,我有些好奇,‘山野菜’可是城里的餐桌上的稀罕物,这项产业脱贫效果到底怎么呢?我开始了调研走访。”
眼前这位穿雨鞋、戴口罩,正在割水芹菜的妇女是英明村的贫困户张亚丽,不远处站着的小女孩,是她的女儿瑞瑞。
记者:“每次割菜都把娃带在跟前?”
千阳县水沟镇英明村贫困户张亚丽:“在家里没有人照顾,我就边照看娃,边割菜卖点钱。”
同张姐聊天中我才知道,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瑞瑞,实际已经八岁多了。因孩子患有先天疾病,两口子不能远走打工,全家入不敷出,变成了贫困户,自从村上发展了野菜产业,张姐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钱。
记者:“今天收获咋样?摘了多少斤?”
千阳县水沟镇英明村贫困户张亚丽:“我也说不来。”
记者:“你估计一下?”
千阳县水沟镇英明村贫困户张亚丽:“就是一百来斤。”
在村里专门收购野菜的天力德食品公司,张姐的两袋半水芹菜卖了100块钱,看到价钱不错,她打算下午再出去挖一趟野菜。
宝鸡千阳县水沟镇英明村村委会主任杨满仓:“除过冬季了,这三个季节每个季度都有(山野菜)。比如说仁汉菜,荠荠菜,灰菜,椒芽,槐芽,前几年好像产生不了效益,去年村委会外出考察,引进来天力德食品有限公司,原先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现在成了宝了。”
村主任杨满仓告诉记者,天力德食品公司现在是带动村民脱贫的主力军,去年政府向企业注资100万元搭载全村100户贫困户入股,每户每年可得到不少于700元的分红,还有37户贫困户在企业里打工。为了帮扶贫困户,企业给贫困户的野菜收购价要比其他人高一毛钱。
记者:“没有挖野菜之前你是靠啥呢?”
千阳县水沟镇英明村贫困户李占奎:“打工么,外面打工。”
记者:“你打工一年或者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千阳县水沟镇英明村贫困户李占奎:“一月可能就我估计一千来块钱。”
记者:“靠卖菜赚了多少钱了现在?”
千阳县水沟镇英明村贫困户李占奎:“从开年到现在下来就是两万多块钱。”
然而,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这项看上去红红火火的山野菜产业,却让天力德负责人贾宝宏有些为难。
天力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宝宏:“每天交野菜的咱都要拿现金给他付出去,用资很大,咱企业销售出去回款有个过程呢,量大的话就是人家拿来东西咱不收还不行,要收,但是需要很多钱,资金是个问题。”
贾宝宏说,作为全县唯一一个山野菜收购、加工的企业,天力德食品公司带动了全县上千户贫困户,他希望在参与扶贫的过程中获得政府更多的扶持。
天力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宝宏:“咱现有的一条生产线已经满足不了了,再上一条生产线,这一条生产线是要建的话要将近二百万,现状咱现在可以维持,但是这不是个长期法子,后面菜多了,再一个面临开发新产品,咱这种企业如果不开发新产品也慢慢叫市场就淘汰了。”
记者随后将企业存在的困难反映给了千阳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表示,政府对参与扶贫的企业有很多优惠政策,他们将帮企业申请金融扶贫贴息贷款。
千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王伟:“企业在带动贫困户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只要和我们沟通,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千方百计的解决后顾之忧,让他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脱贫。我们决定按照扶贫贴息贷款的政策,每带动一户贫困户,可以享受三至五万元贷款这个政策,鼓励他多带贫困户,按三至五万元力度给他贷款。”
【记者手记】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公司+农户”的扶贫模式,打开了英明村增收的一扇窗,公司产业做得越大,对贫困户的带动力就越强。持续调动企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才能让山野菜产业在脱贫路上走得更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