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义诊团队送医上门 村民:有了新眼镜干活更方便了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村民眼镜团队 2017-05-06 10:19:48
“几十年了,我一直以为再配不到更高度数的眼镜了。没想到,今天配镜技师专程上门服务,为我和老伴验光配镜。再过一个礼拜,我们就可以戴上新眼镜,干活更方便了。”灞桥区洪庆街道丁张胡村村民张三过激动地说。

  工作人员为老人验光 记者冯炜 实习生柯希飞 摄

“几十年了,我一直以为再配不到更高度数的眼镜了。没想到,今天配镜技师专程上门服务,为我和老伴验光配镜。再过一个礼拜,我们就可以戴上新眼镜,干活更方便了。”灞桥区洪庆街道丁张胡村村民张三过激动地说。

5月2日,市长上官吉庆在暗访检查灞桥区脱贫攻坚工作时,看到村民张三过眼镜戴了40多年无力更换,当即表示要帮助老人更换眼镜。5月5日上午,西北眼镜行验光高级技师团队带着验光仪、视力表、试戴镜等设备,来到丁张胡村,为这里的村民普及护眼常识,检查视力,验光配镜,并为有需要的村民赠送眼镜。

得知村里的张三过和寇彩拉夫妇高度近视,行动不便,义诊团队搬着设备,上门服务。“老师傅,往前看,睁大眼睛……”高级技师周辉霞开始为老人验光,随后打开视力表,为老人戴上试戴镜,最终确定老人的度数为2200度。“清楚得很,都能看到这报纸上的字了。”说罢,张三过又戴着试戴镜,在房中四处张望,眼中满是欣喜和惊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您看,这几款镜框您喜欢哪个?”“粗点的,结实点的这个。”选好镜框,测好瞳距,工作人员又向老人解释说:“您的镜片需要特别定制,大概得一个礼拜,配好后我们给您送来。”

“我这副眼镜是1972年配的,早就看不清了。”张三过指着手中缠满胶布、修过不知多少次的眼镜感慨地说,他近视两千多度,如果不戴眼镜,看人都是一团“黑疙瘩”。但屋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四亩地,一年到头只有两千多元纯收入,但配这个度数的眼镜要花两千元,实在换不起。“真的解决了我的实际问题,不花一分钱,就能戴新眼镜,以后干农活、做家务都更方便了,太感谢了。” 张三过说。

送医上门之后,义诊团队又在村卫生室为村民免费验光、配镜。走出卫生室,许多人都戴上了合适的眼镜。村民陈玉芹说,有了它,以后做针线活更清楚了;李联惠说,以后能放心地给小娃剪指甲了;支西玲说,以后写字读报更清晰了……

当天,爱心护眼义诊活动共为丁张胡村100多位村民义务检查眼睛,并为81人免费配镜。西北眼镜行相关负责人赵红说:“我们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号召,继续在全市各社区、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普及护眼常识,进行视力普查,为贫困群体送去温暖和健康。”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