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东北大学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去年实现收入破百亿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东北大学集群高新技术 2017-03-14 18:13:31
2016年,东北大学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实现收入约123亿元,净利润达22亿元。目前,东北大学已经搭建起整套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办学之路,实现了科技成果产出与需求的无缝对接。
从东北大学获悉,2016年,东北大学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实现收入约123亿元,净利润达22亿元。目前,东北大学已经搭建起整套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办学之路,实现了科技成果产出与需求的无缝对接。

落实“放管服落”举措,激活科研源头活水

东大企业集群的高收益,得益于学校不断突破机制壁垒,集中优势科研力量,面向行业和经济社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6年8月,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河北敬业钢铁有限公司在高品质钢材产业化系列关键技术专利转让方面达成协议,签订了5000万元技术成果转让大单。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薄带铸轧生产线建设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东北大学为河北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提供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助推企业高性能钢材生产。

为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鼓励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16年,东北大学密集通过了《东北大学使用科研经费聘用专兼职人员管理办法》《东北大学科研项目劳务费发放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畅通了使用科研经费聘用专兼职人员的渠道,简化了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科目,取消了科研经费中科研绩效比例限制,对间接费用实行差异化的分配比例,对课题结余资金仍归课题组使用且不再收取管理费,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学校还按照科技成果实施许可收益、科技成果转让收益、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收益三个类别进行管理,对大于等于1000万元和小于1000万的项目制定了不同的分配比例,成果完成团队最高可获得92%的收益,最低也可以获得70%的收益。

“放管服落”系列举措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热情,众多专利持有人都将科研成果放入学校专门设立的专利池和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储备库。东北大学把相关成果打包向相关企业推荐,积极推动一批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早日进行小试和中试。

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自主研制的机器翻译软件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成为相关领域的佼佼者。实验室主任朱靖波教授说:“学校出台的系列举措,为我们营造了乐于创新、善于转化的政策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发明创造、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

打造新型载体和平台,畅通服务渠道

2016年10月,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期4000余万元项目启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经过前期对接,双方签订合作项目34项,合同累计4000余万元,成为东北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钢铁产业升级,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又一典范。

近年来,东北大学大力推进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沈阳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与首钢集团等企业共建36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以重点地区与特色产业为核心,组建了东北大学无锡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扬州分中心等,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016年7月6日,东北大学与河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国内首家校企合作实体化运作的钢铁技术研发平台正式启动。研究院成立后,东北大学与河钢集团迅速组织专家建立依托研究院的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实现技术与企业的深度对接,促进科研合作项目落地。2016年8-9月期间,东北大学100余名教师分别到河钢邯钢、河钢矿业等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就相关合作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对接洽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国栋表示,“校企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的模式,在学校和企业间建立起一条沟通的快速路,深化了双方的合作,加速了成果转化。”

对接企业需求,定制科技创新方向

冶金学院冯乃祥教授团队完成的“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在世界著名的海德鲁铝业公司等国内外30多家铝电解企业进行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与应用前相比,平均吨铝电耗降低了 900~1100 kWh,实现年节电约 41亿 kWh,年减排当量 CO2达 380余万吨,年创经济效益 20亿元。“通过对接企业需求,我们团队准确地找到了科研方向,实现了成果的直接转化。”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教授冯乃祥说。

东北大学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科研团队,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努力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电熔镁炉、竖炉、磨机和回转窑等重大耗能设备,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以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和产率为目标的耗能设备智能运行反馈控制技术及装置,在中国铝业、酒钢集团等企业的生产线上成功运行,实现了节能降耗、提高质量的绿色化生产目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韩跃新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石高效利用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次将“微细粒铁矿浮选分离”等新技术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理论和技术的双突破,总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转化应用3年累计新创效益28.16亿元。

打造高端智库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驱动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学校相关学科和东软集团优势组建的生命健康产业园,2015年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8层精睿CT,建立了5个远程会诊中心和16个健康服务中心,已覆盖全国75家医院。

近年来,东北大学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以高端智库建设为引领,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产业技术共性平台、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学校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创立了“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为东北振兴打造特色新型高端智库。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并成为研究院的指导单位。

东北大学建设的云计算科技产业园,是东北地区第一个集超算、云计算、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四位一体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基于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分析,目前已为市环保局搭建PM2.5空气污染监测平台;为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搭建海洋渔业资源监测和海岛监察平台;为市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搭建协同办公云平台,有效助力辽沈地区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沈阳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东北大学建设的我国第一个新材料产业园,在汽车差厚板及轧制技术、大飞机用高性能铝合金中厚板、贵金属靶材等领域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5年内有望形成30-50亿的市场规模。

东北大学还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在读博士生刘洪伟成立的沈阳东深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智能车机、虚拟仪表等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研发,目前已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车辆预装系统,2016年订单突破1.2亿元。像刘洪伟一样致力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在东北大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有52家企业在平台上进行孵化,29家创业企业落地。

紧密对接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积极引导产业平台向国家发展主战略靠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靠拢、激发并提升对社会的科技辐射和服务功能,这些成为东北大学的制胜法宝。在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统计概要公告中,东北大学科技产业多次排在全国前3位,在科技部发布的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中,东北大学近三年输出技术成交额排名全国第一。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