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小学校长7年家访 传递500余万助学金
7年前,因为一段特殊的经历,柏江与爱心助学结缘。2010年3月的一天,柏江听爱人讲,她所工作的学校来了一位上海姑娘,实地考察她所资助的贫困学生情况。结果查出几名“贫困学生”资料造假。这让她非常生气,准备第二天“打道回府”。
妻子的讲述,勾起柏江的一件心事。2007年,他到村小检查工作,在一条小河边遇到一位名叫付宗朝的村民,恳求他能联系好心人帮帮侄子陈富强。陈富强自幼丧父,母亲出走,由付宗朝收养。如今付宗朝年事已高,一贫如洗,他只好写求助信。柏江当场答应,可几年过去了,承诺一直难以兑现,他也一直为此难以释怀。
要是这样的好心人早点出现该多好呀!柏江通过妻子邀请上海姑娘到家中做客,向她讲述了那封求助信的往事,上海姑娘当即决定去柏江工作的涪阳小学看看。第二天上午的升旗仪式后,学校为30多名在全省少儿书画大赛上的获奖学生颁奖,柏江还作了《大山深处也有金凤凰》的国旗下讲话。上海姑娘深受感动,决定辞掉上海的工作,在涪阳小学支教一学期。
支教期间,柏江陪同她对全镇贫困学生进行家访。每去一所村小学,他们都会为孩子们带点铅笔、小本子和零食。在去最后一所村小学时,上海姑娘特意带了23块小蛋糕。分蛋糕时,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刚好23份。“天哪,缘分呀!”上海姑娘激动地跳起来,她将这个故事写出来放在微博里,引起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众多朋友围观。
因为这段奇妙的缘分,这位上海姑娘发起成立了“星心阳光”爱心团队,并吸引了众多朋友加入。柏江身后的爱心团队也越来越多。
2012年,“春夏秋冬”基金联系上柏江,愿意为贫苦学生每期1500元。2013年,“香港莱蒙”基金找到柏江,希望资助山里的贫困大学生,每生5000元,每年资助30名……从结缘第一位上海姑娘,到后来的郑先生、留学加拿大的朱先生……从“星心阳光”组织到“AM”基金、“春夏秋冬”基金,山音计划、“个人对口资金基金”……如今,柏江已和6个爱心团体建立起了长期联系,受助对象也从最初的幼儿园、小学扩大到了初中、高中和大学。
坚持原则“铁脑壳”赢得信任
2010年秋,上海姑娘要回上海了,柏江被授权全面负责“星心阳光”在通江的所有工作,重点做好对通江贫困学生的信息采集工作。
柏江手中的“权利”引起了一些人找到他,要求关照一下他们的孩子。一开始,柏江婉言拒绝,但他最终没有“硬”过一位最要好的朋友,在这位朋友的现场“监督”下,他把要关照的“贫困学生”资料发到了上海姑娘的邮箱里。“哪知细心的上海姑娘,通过电话抽查发现是我的‘关系户’,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柏江与上海姑娘和“星心阳光”团队建立的所有信任,几乎全部消失,自己还差一点就此“下课”。
“这样作假,既对不起上海姑娘,也对不起‘星心阳光’,更对不起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柏江决定,对每一个贫困学生不仅要实地家访,而且还要找第三方进行“佐证”。后来,柏江成了六亲不认的“铁脑壳”。就连自家亲哥哥房子被大火全部烧毁后,父母再三请求将他的两个亲侄子纳入救助对象,柏江始终都没有答应。
正因为敢逗硬、吃得苦,柏江重新赢得了爱心团队的信任。从2012年起,他全面担负起贫困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助学款发放工作。柏江说,他只是在爱心人士和贫困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桥,而这座桥的重要支点,就是爱心人士对他本人的信任。他时刻警醒自己,决不能丝毫辜负这份弥足宝贵的信任,否则将前功尽弃。
最大心愿早点“失业”摘掉贫困帽子
4日中午11点半,通江县铁溪中学操场上,柏江和受助学生郑露站在一起,以大山为背景合了一张影,贫瘠的山野里,一簇簇野樱桃花正顽强地绽放。
15岁的郑露就读于铁溪中学初三。小学四年级时,郑露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逝,她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柏江和爱心人士不仅关心她的生活,更关注她的成长。从五年级起,郑露担任班长、学校文艺活动的主持人,是同学们公认的“小明星”,上初中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获得过全县演讲比赛的第三名。郑露的变化,柏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如今,柏江成了通江县的名人。当地的一家知名论坛,公布了他的电话号码。经常有求助者打来电话,不少人误以为他是慈善机构的老总。
在抓好教学管理的同时,还要投身社会公益,柏江坦言压力不小。对家人他心存歉疚,七年来没有陪老婆孩子出去旅游过。2012年,老母亲重病住院期间,当时正忙着一批高一贫困新生的家访,根本无暇照顾。如今伴随“名气”而来的,是日益增加的作量。
在民胜小学的档案室内,珍藏着柏江收下的唯一礼物——贫困学生李晋舟的奶奶手工制作的一双鞋垫。当从老人手中接过礼物时,柏江也就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正是郑露这样的贫困学生,给了柏江继续走下去的力量。每每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点滴的进步,柏江内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增加了一分。
随着通江县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部分贫困学生的家庭条件有了好转。在继续资金支持的同时,柏江更关注智力脱贫,扶助的面更大。比如,送通江的老师到上海学习交流,爱心基金补助每位教师8000—10000元的费用,他希望通过这种对口帮扶机制,助推当地教育脱贫。
谈及未来,柏江表示最大心愿就是早日“失业”,当通江摘掉贫困帽子,贫困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时,自己也就彻底卸下担子,他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白川东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谢颖)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