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保修工”孔令明:在创新路上一路前行
![]() |
成都公交保修公司总成维修中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兼职业技能带头人——孔令明。 |
人民网成都3月7日电 (王波)在公交保修场里,你会时常看到一个人:一只手夹根香烟,另一只手拽支笔,有节奏地不断敲打着草稿本,不断比画着。大伙儿亲切的称呼他为“孔大爷”。这个绰号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因为他是光头。这位“孔大爷”便是成都公交保修公司总成维修中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兼职业技能带头人---孔令明。现年51岁的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位热爱汽车维修的老公交人,已经为公交奉献了34年,以自己创新的工作方法为公交解决了无数难题。
这34年来,孔令明始终行进在艰辛跋涉和执着探索的路上,从未停歇。他说,“干汽车维修这一行,要善于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秉承这个理念,他自学了大量有关维修技术的理论书籍,三十几年来,他的理论水平逐渐得到了巩固和升华。
正是凭着这个本事,很多难题到他那里总能迎刃而解。孔令明明白,再高超的技术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现代汽车机电一体化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的汽车维修与故障检测技术已不再适应。为了解决不断冒出的新难题,横向比较、纵向学习成了孔令明的新目标。
实际生产维修过程中,他带领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遇到了CDK6182CAR车型主减速器因使用周期不足造成故障频发的问题。经过小组成员多次讨论、会诊、反复测试,确认故障原因为主动锥齿轮导向轴承支承力过小等问题,并一一解决。孔令明介绍说,此次项目攻关实现了创新成果向实践生产的转化。“通过这个平台,让一线优秀人才在各项创新实践活动中充分施展才能,并直接用在生产环节。”
身为技术骨干,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生产现场了解情况,继续磨砺自己的技术;为解决遇到的难题,加班加点是常事儿。孔令明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直接与一线职工打交道,必须坚持把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个人形象作为立身之本,工作之基,将理论学习与个人的思想观念、工作实际相结合。他是这样说的,也一直这样践行着。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